天安字典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时间: 2025-04-26 20:00:25

诗句

过去生平一念差,偶因薄技忝清华。

宁吟韩子将归操,不草韦郎起复麻。

绮语预愁无间狱,纶言见笑当行家。

而今老矣全瘖了,匹似枯株不着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0:25

原文展示: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过去生平一念差,偶因薄技忝清华。
宁吟韩子将归操,不草韦郎起复麻。
绮语预愁无间狱,纶言见笑当行家。
而今老矣全瘖了,匹似枯株不着花。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生平的反思与遗憾。诗人自感在清华学术殿堂中地位不高,偶然因一些微薄的技艺而进入学界。诗人宁愿吟诵韩愈的文章,也不愿追求韦应物那种繁复的诗风。诗中提到言辞华丽的诗句,让人心生忧愁,正如无间地狱;而那些清晰明了的论述,或许只供人取笑。如今年华已老,感觉自己如同枯树一般,毫无生机。

注释:

  • 仲晦:指诗人自己,仲是指第二,晦有暗淡之意,暗示自己才华平平。
  • 清华:指清华学府,象征着学术的高地。
  • 韩子: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以文风直率著称。
  • 韦郎:指韦应物,唐代诗人,诗风细腻。
  • 绮语:华丽的言辞。
  • 纶言:清晰明了的言辞。
  • :喑哑,失声。
  • 枯株:枯萎的树木。

典故解析:

  • 韩子: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以其散文和诗歌闻名,提及他表明作者的文学追求。
  • 韦郎:韦应物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代表了一种精细和繁复的诗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青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词曲,个性刚直,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年老之时,反思自己一生的文学追求与成就,同时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己文学成就的反思与自嘲。开篇提到“过去生平一念差”,直接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我否定,诗人意识到自己虽然身处清华,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出众。接着,他宁愿选择吟唱韩愈的作品,也不愿追随韦应物那样繁复的诗风,这显示了他对追求真挚文学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华丽的言辞与清晰的论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某些流行风格的不屑。诗人对“绮语”的忧愁与对“纶言”的调侃,表明了他对文学表达的深刻见解,认为浮华的言辞无法真正触及内心的真理。

最后,诗人以“而今老矣全瘖了,匹似枯株不着花”作结,展现出对生命无常的叹息。他将自己比作枯树,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与创作的无奈,令人感到深切的孤独和无助。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文学追求与成就,也折射出对时代风气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去生平一念差:回顾自己一生,感慨自己与优秀之间的差距。
  2. 偶因薄技忝清华:偶然因微薄的才艺,得以身处高等学府。
  3. 宁吟韩子将归操:宁愿吟诵韩愈的诗文,追求真理。
  4. 不草韦郎起复麻:拒绝韦应物那样繁复的诗风。
  5. 绮语预愁无间狱:美丽的言辞只能引发忧愁,仿佛置身无间地狱。
  6. 纶言见笑当行家:清晰的言辞却可能遭人嘲笑。
  7. 而今老矣全瘖了:如今年纪已大,感觉自己失声。
  8. 匹似枯株不着花:比作枯木,毫无生机,形象生动而悲凉。

修辞手法:

  • 对比:作者将自己与韩愈、韦应物进行对比,突显自己的文学追求与成就。
  • 比喻:将自己比作枯树,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无力感与孤独。
  • 夸张:对“无间狱”的描绘,强调了华丽言辞带来的内心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文学追求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叹息以及对华丽言辞的不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认知与独立的思想。

意象分析:

  • 清华:象征着学术的殿堂,渴望与追求的目标。
  • 韩子:代表真诚和直率的文学风格。
  • 韦郎:象征华丽却繁冗的诗风。
  • 枯株:象征衰老与失去生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韩子”指的是哪位文学家?

    • A. 李白
    • B. 韩愈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人宁愿吟唱什么风格的诗?

    • A. 浮华
    • B. 繁复
    • C. 真挚
    • D. 哀伤
  3. “而今老矣全瘖了”中的“瘖”是什么意思?

    • A. 聪明
    • B. 失声
    • C. 年轻
    • D.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登高》(杜甫):感慨时光与人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诗风豪放,杜甫的诗则更注重现实与沉重感,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与理解。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世界》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也能对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所体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春日偶占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化卧单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寄文叔生朝) 浣溪沙 浣溪沙三首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八 燕邸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要 癶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折半 远近兼顾 莫逆之交 颀典 鬻文获财 济人利物 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白头到老 河汉吾言 包含惴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朗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