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01
登夏州城楼
作者: 罗隐 〔唐代〕
寒城猎猎戍旗风,
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
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
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
一枝长戟六钧弓。
在寒冷的城中,戍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孤独地倚靠在高楼上,怅然地眺望远方。唐朝的山河辽阔,承载着千年晋国英雄的魂魄。心中不忍听到边境上马匹的嘶鸣,往事应该问问那飞越边塞的鸿雁。真想抛弃儒生的冠帽,投身于军中,手握长戟与六钧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岳,号秋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才闻名,作品多描写历史、战争和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登夏州城楼》写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边疆频繁发生战争。诗人身处历史变迁之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英雄的怀念,反映了时代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登夏州城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罗隐通过描绘寒冷的城楼与猎猎的戍旗,构建了一个孤独、凄凉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对故土的思念。万里山河的壮阔与千年英雄的魂魄交织在一起,既是对唐朝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诗人用“离心不忍听边马”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诗中“好脱儒冠从校尉”的愿望,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武功和忠诚的渴望。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不仅仅是在抒发个人的情感,更是在对历史、对国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英雄精神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在战乱时代中,文人对和平和英勇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年魂魄”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A. 汉朝
B. 唐朝
C. 晋国
D. 宋朝
“好脱儒冠从校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留在书房读书
B. 投身战争,成为军人
C. 出游四方
D. 归隐山林
诗中“离心不忍听边马”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热衷于战争
B. 忧伤与厌倦
C. 无所谓
D. 期待胜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