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42:34
牡丹花
作者: 罗隐 〔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脆弱,仿佛与东风有着别样的缘分,绛红色的罗绸被春风卷起,盛开的花朵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的春意。如果花儿能够说话,必定会倾倒整个国家,即使它无情也依旧动人。芍药花在你身边作为侍者,芙蓉花又藏身何处以避开世俗的纷扰。可怜的是韩翃在功名成就后,却辜负了这盛世的美丽。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字季真,唐代诗人,工于诗文,尤其以五言诗见长,作品流传广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繁荣,诗人通过牡丹花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罗隐的《牡丹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牡丹花的华丽与脆弱,象征着美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开篇“似共东风别有因”,便引出了牡丹与春天的密切关系,牡丹如同与春风之间存在着某种命运的联系,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接下来的“若教解语应倾国”,则是对牡丹魅力的进一步强调,假如花能说话,必定会让世人倾倒,显示出其独特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之情。最后两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更是让人感受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甚至是对个人成就与美丽之间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索。
整体来看,罗隐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示了花的美丽,也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对名利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绛罗”指的是哪种颜色的罗绸?
A. 绿色
B. 深红色
C. 蓝色
“若教解语应倾国”中的“倾国”意指什么?
A. 倾倒国家
B. 倾覆国家
C. 倾心于国
“芍药与君为近侍”的意思是?
A. 芍药花在你身边
B. 芍药花远离你
C. 芍药花与君无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