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龙虎山赠天师》

时间: 2025-05-08 07:13:27

诗句

远挹高风自汉迁,老松犹带昔年青。

留侯高卧衣冠冷,鼻祖重来印剑灵。

鹤和猿吟清彻底,龙蟠虎踞翠为屏,真人一笑梅花发,三十六天春不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13:27

原文展示:

远挹高风自汉迁,
老松犹带昔年青。
留侯高卧衣冠冷,
鼻祖重来印剑灵。
鹤和猿吟清彻底,
龙蟠虎踞翠为屏,
真人一笑梅花发,
三十六天春不扃。

白话文翻译:

远远地感受高风的清爽,从汉朝时期便流传下来。老松依旧带着往年青翠的姿态。留侯(指平原君赵胜)高卧不问世事,衣冠冷清。鼻祖(指张天师)重回人间,印证了剑术的灵气。鹤与猿鸣叫得清脆而透彻,龙蟠虎踞的山川如同翠色的屏风。真人一笑,梅花便绽放;三十六个天门春光常开,无需关闭。

注释:

字词注释:

  • 远挹:远远地感受。
  • 高风:指高洁的风范。
  • 留侯:指汉代的平原君赵胜,因其高卧不问世事而著称。
  • 鼻祖:指创立宗派或流派的人,这里特指道教的张天师。
  • 印剑灵:指剑术的灵气,象征高超的技艺。
  • 鹤和猿:指鹤鸣和猿啼,象征自然和谐。
  • 龙蟠虎踞:形容地形雄伟,龙和虎的威势。
  • 真人:指修道成真的人,象征超脱之人。
  • 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典故解析:

  • 留侯高卧:出自《史记》,指的是平原君的悠然自得。
  • 鼻祖重来:张天师在道教中被视为创始人,象征着道教的传承与复兴。
  • 三十六天:指道教中的天界,代表春天的常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号云谷,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以豪放、清丽见长。他的诗风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风格多变,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龙虎山时,表达对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钦佩。龙虎山是道教名山,融合了历史、文化与自然,诗人以此山为背景,抒发对高风亮节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龙虎山赠天师》是一首充满道教精神和自然景观的诗作。潘阆通过对龙虎山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高风亮节人物的崇敬。诗中开篇便以“远挹高风自汉迁”引入,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老松的青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而“留侯高卧”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接着,诗中通过“鼻祖重来印剑灵”表现了对道教创始人的尊敬,剑术的灵气也象征着一种文化的力量。鹤和猿的鸣叫声清亮而透彻,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意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用“真人一笑梅花发”将人类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相连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春天的向往。

整首诗既有对高风亮节的歌颂,也有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挹高风自汉迁:远远感受到高风的清爽,历经汉朝的传承。
  2. 老松犹带昔年青:老松树依旧青翠,象征着生机与岁月的流逝。
  3. 留侯高卧衣冠冷:留侯高卧不问世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4. 鼻祖重来印剑灵:张天师再现,剑术的灵气成为文化的象征。
  5. 鹤和猿吟清彻底:鹤与猿的鸣叫声清脆,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6. 龙蟠虎踞翠为屏:龙与虎的形象构成山川的屏障,显示出雄伟的自然景观。
  7. 真人一笑梅花发:修道之人一笑,梅花便绽放,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
  8. 三十六天春不扃:三十六天的春光常开,象征着道教的永恒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虎山比作屏障,突显其雄伟。
  • 拟人:鹤与猿的吟唱被赋予情感,展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龙蟠虎踞”,展现了诗歌的工整与音韵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道教文化的崇敬和对自然的赞美展开,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生命的热爱,表达了道教思想中的超然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风:象征高洁的品格与理想。
  • 老松: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坚韧。
  • 留侯:象征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鼻祖:象征道教文化的源头。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留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张天师
    B. 平原君赵胜
    C. 李白

  2. “鹤和猿吟”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人的孤独
    B. 自然的和谐
    C. 历史的沧桑

  3. 诗中“真人一笑梅花发”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向往
    B. 自然与人的和谐
    C. 对古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游龙虎山赠天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反思,但潘阆更侧重于道教文化的渗透,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观物四首·蛙 冯承素兰亭叙帖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范参政 酬赵季茂遣饷松实鳗鮆柔鱼 道中思庐山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 梁文靖南安漳岩泉福三帖赞 病虎行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扭捏作态 包字头的字 喜地欢天 诈请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耂字旁的字 出入起居 双人旁的字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包含抓的成语 邑字旁的字 闭关锁国 将功抵罪 甘字旁的字 岭南派 倍读 省敌 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