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 其五》

时间: 2025-04-26 16:18:51

诗句

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鹎鵊。

行乐处、崖门藤束,溪腰树夹。

水剪越罗吴縠样,山临范缓倪迂法。

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何必学,呼名鸭。

且自荷,随身锸。

尽一邱一壑,此生宁乏。

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

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8:51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五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鹎鵊。
行乐处崖门藤束,溪腰树夹。
水剪越罗吴縠样,山临范缓倪迂法。
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何必学,呼名鸭。
且自荷,随身锸。
尽一邱一壑,此生宁乏。
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
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白话文翻译:

雨快要下了,听到村子北边和南边的鸟儿在鸣叫。
在崖门附近的乐趣处,藤条缠绕,溪水在树木间流淌。
水面像剪裁过的越罗,山峦如同缓慢的画卷。
任凭松风拂面,带来一阵清凉。
何必去学那些叫声的鸭子。
就让我们自己来承载,随身携带。
在每一座山丘和每一个沟壑中,难道这一生就会觉得乏味吗?
云层激起怒涛,阵阵马鸣声传来,溪水冷冷地试探着乐器的声音。
再回头听到那滴滴的声响,如同玉蛆在糟床上压迫的声音。

注释:

  • 鹎鵊: 两种鸟类,鹎常指白头翁,鵊是一种鸣叫的鸟。
  • 崖门: 指悬崖边的门道。
  • 越罗: 一种轻薄的丝织物。
  • 疏松风: 指松树的风声。
  • 玉蛆: 比喻细小的蛆虫,形容声音细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11),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梅塘,晚号雪梅山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更替,诗风受时代影响,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安定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满江红 其五》是一首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乡村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即将来临的雨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听到鸟儿在村庄周围的鸣叫,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崖边和溪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何必学,呼名鸭”一句,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强调个体对生活的理解与体验不必受限于他人。此时的诗人显得自信而从容,宁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寻找乐趣,而非拘泥于外界评判。

最后,诗人通过“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句,展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仿佛在鼓励读者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同时,结尾的“滴滴玉蛆声”则以细腻的意象收尾,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欲成时: 暗示天气变化,气氛开始变得湿润。
  2. 听村北村南鹎鵊: 描绘村子周围的自然环境,鸟鸣声带来生机。
  3. 行乐处崖门藤束: 描绘一个适合享受生活的地方,藤蔓缠绕,生机勃勃。
  4. 水剪越罗吴縠样: 水面如丝绸般柔和,富有诗意。
  5. 山临范缓倪迂法: 山峦如画,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6. 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享受松风拂面,感受自然的清凉。
  7. 何必学,呼名鸭: 表达对他人行为的无所谓,强调个体的自由。
  8. 且自荷,随身锸: 自己承担自己的生活,随性而为。
  9. 尽一邱一壑,此生宁乏: 在每一处风景中寻找乐趣,生活不会乏味。
  10. 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 形象描绘大自然的动态,生命的激昂。
  11. 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细腻的声音意象,结束时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水面与丝绸的比喻,增添了画面感。
  • 拟人: 赋予自然以生命,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 象征变化与生机。
  • 鸟鸣: 代表自然的声音,生动活泼。
  • 松风: 传递清新与自在的感觉。
  • 山水: 象征稳定与美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玉蛆声: 细腻的生活细节,体现生活的真实与微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鹎鵊”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2. “何必学,呼名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渴望学习
    B. 无所谓
    C. 对鸭子的喜爱

  3.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A. 冷清
    B. 生机勃勃
    C. 单调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维崧的作品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陈维崧的诗更具细腻的生活情感,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崇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暮春 示道原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河北民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华藏寺会故人 怀古二首 花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终伏 火字旁的字 一牛九锁 金字旁的字 金鼓齐鸣 李白桃红 包含浴的词语有哪些 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秩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旷职偾事 口吐珠玑 镸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潘鬓成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蔬菲 耿怀 一雷二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