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36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官闲马病客深秋,肯学张衡咏四愁。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依违讽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我在途中经过内黄,马病了,暂时寄宿在一个僧舍,写信给朋友们。
在这深秋的时节,官闲的我,马儿生病,真想像张衡那样吟咏愁苦。
红叶寺里诗意盎然,白衣僧人都在喝酒交游。
有些事是因为行走而得到的,也有些事是因为淡泊而不在乎追求的。
我很想和高阳一起组成吟社,更何况我们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声,只是期望能达到珠帘的境界。
高骈(约703年-765年),唐代诗人,号阳春,晚唐时期的文人,代表作有《别董大》等,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此诗写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因马病而暂时停留在内黄,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秋冬时节的感慨。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官闲马病”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境遇,反映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接下来的“肯学张衡咏四愁”则表明了诗人对张衡的仰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忧愁。随着红叶寺的描写,画面变得愈加生动,秋天的美景与白衣僧人的交游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两句则回归到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追求,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一种高雅的情操。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寄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高骈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这首诗?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中提到的“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
B. 唐
C. 宋
D. 元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C. 描绘自然风光
D. 感慨时光流逝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