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6: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6:04:39
隐者东海头,安时事耕凿。
有田百亩余,相率治皓蜺。
我稼没牛腹,我书挂牛角。
三洲雷雨均,既耕必有获。
吹箫赛田租,操豚不为薄。
上给县官租,酣歌见真乐。
江南风景异,况乃赋敛数。
连云桑柘尽,池台总零落。
尚恐兵未休,远近无土著。
全生虎豹群,岂忍厌藜藿。
隐者住在东海的边上,安闲自在地耕作和打猎。
他有百亩田地,和朋友们一起耕作。
我没有牛来耕地,我的书挂在牛头上。
三洲的雷雨均匀,耕作之后总会有收获。
吹箫来替代田租,饲养猪也不觉得亏。
上交县官的租税,痛快地歌唱是我真正的乐趣。
江南的风景别具一格,尤其是赋税的轻重。
连绵的云层下,桑树和柘树已经凋零,池台也都荒废。
我还担心战争未息,四周都没有土地可耕种。
野生的虎豹在这里繁衍,怎能忍受粗粮和野菜?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于东海一带,隐居于此,过着耕读生活。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的清新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诗人通过描述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耕乐轩》是一首颂扬田园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隐者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的亲近。贝琼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隐者的生活状态,从中可以感受到对繁华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喜爱。诗的开头便通过“隐者东海头,安时事耕凿”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安宁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的结构较为松散,句与句之间流畅自然,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隐者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尤其是“我书挂牛角”,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耕作的热爱,也隐含了对知识的尊重,体现了“耕读结合”的理想生活。
诗中反复提到的“田租”、“县官”等,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批判,尤其是在提到“尚恐兵未休,远近无土著”时,更是直接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对宁静安详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隐者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耕作与打猎
B. 旅行与探险
C. 商业与贸易
诗中提到的“牛腹”指的是什么?
A. 牛的胃
B. 田地
C. 劳作的工具
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如何?
A. 无所谓
B. 满意
C. 无奈与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耕乐轩》的诗意和背景,同时也能欣赏到古诗词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