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5:53
登雨花台
作者: 魏禧 〔明代〕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我活了四十岁,像老柴一样满是荆棘,今天穿着麻鞋拜访故乡的都城。
是谁让这山河全然破碎?可忍心去砍伐那园陵的树木!
牛羊在新草上践踏,昔日的华丽车盖如今只剩半旧。
歌声悲泣不能成调,天色已暗,悲风日夜在江边起伏。
作者介绍
魏禧,明代诗人,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状。他的诗风以沉郁、沉思著称,常常带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作者在故乡登高眺望,感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伤,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深刻思考。
《登雨花台》是一首沉痛的抒情诗,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悲剧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忧伤和对故土的思念。开篇以“生平四十老柴荆”自喻,暗示自己经历的艰辛与生活的困苦,接着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诗中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对故国破碎的痛惜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历史的反思。
接下来的“谁使山河全破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沦亡的愤懑与无奈,似乎在质问那些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此处的情感愈加浓烈,包含着对历史的控诉与深切的悲哀。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昔日繁华与现今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更加惋惜。末尾“悲风日夜起江生”则为全诗画上悲情的句点,表达了无尽的哀伤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大量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真挚,意象深刻,令人深思。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引发了对社会历史的广泛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沉痛回忆,反映了对国家破碎的深切忧虑,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魏禧的《登雨花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麻鞋”象征什么?
“牛羊践履多新草”中的“新草”意在说明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但魏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展现悲伤。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