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阌乡道中》

时间: 2025-05-12 22:03:45

诗句

长堤新柳绿婆娑,山鸟惊啼客又过。

远水平铺帆影少,春沙细叠縠纹多。

乱蛙向夕鸣深涧,病马嘶风立断坡。

见说潼关乡树近,今宵旅梦复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03:45

原文展示:

长堤新柳绿婆娑,山鸟惊啼客又过。
远水平铺帆影少,春沙细叠縠纹多。
乱蛙向夕鸣深涧,病马嘶风立断坡。
见说潼关乡树近,今宵旅梦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长堤旁,新生的柳树绿意摇曳,山中的鸟儿因旅客的经过而惊叫。
远处的水面上,船影稀少,春沙细腻地叠加着波纹。
傍晚,乱蛙在深涧里鸣叫,病马在风中嘶鸣,立在陡峭的坡上。
听说潼关的乡树已经很近,今晚的旅梦又将如何呢?

注释:

  • 阌乡:古地名,此处指的是潼关附近的乡村。
  • 绿婆娑:形容柳树摇曳的样子,婆娑意指摇摆不定。
  • 帆影少:指远处水面上行驶的船帆影子不多。
  • 縠纹:水面上细腻的波纹,像丝绸的纹理。
  • 乱蛙:指蛙声杂乱,意在描绘黄昏时的气氛。
  • 病马:受伤或疲惫的马,象征旅途的艰辛。
  • 潼关:古代关隘,位于今陕西省,象征着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应莘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语言朴实却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阌乡道中》写于旅途中,诗人经过潼关,思念故乡,表达了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旅途的艰辛,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阌乡道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观,并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长堤上的新柳绿意盎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山鸟的惊啼则是对旅客的惊扰,暗示着旅途的不易。接着,诗人描绘了远处水面的寂静,帆影稀少,春沙细叠,展现了春日宁静的自然美,但也隐含着孤独的感觉。

“乱蛙向夕鸣深涧,病马嘶风立断坡”,夜幕降临,蛙声此起彼伏,病马的嘶鸣更是增添了旅途的凄凉。最后一句提及潼关乡树,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与不安,旅梦即将来临,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忧虑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也有对流离失所的惆怅,折射出一种思乡情怀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堤新柳绿婆娑:描绘春天的长堤,柳树摇曳生姿,生机盎然。
  • 山鸟惊啼客又过:旅客的经过使山鸟受到惊吓,暗示旅途的孤独。
  • 远水平铺帆影少:远处的水面上船影稀少,反映出宁静与孤独的结合。
  • 春沙细叠縠纹多:春天的沙子在水面上形成细腻的波纹,展现自然的美。
  • 乱蛙向夕鸣深涧:傍晚时分的蛙鸣声,构成了旅途的环境音。
  • 病马嘶风立断坡:病马在风中嘶鸣,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 见说潼关乡树近:听闻故乡的树木近在眼前,内心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
  • 今宵旅梦复如何:今晚的梦境将是怎样,表现了内心的迷茫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如“春沙细叠縠纹多”将自然的波纹与情感的细腻相连。
  • 拟人:山鸟的“惊啼”表现了自然对人类行为的反应,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用词讲究,形成了对仗的美感,如“乱蛙向夕鸣深涧,病马嘶风立断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反映了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美好春光的领悟,也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春天与生命,代表着生机和柔情。
  2. :象征自由与自然,但在此也反映出旅途的孤独。
  3. 水面:象征宁静与遥远,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4. 蛙声:代表黄昏,增添了诗的氛围感。
  5. 病马: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无奈,表现出旅行的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 A) 柳树、山鸟
    • B) 雪山、沙滩
    • C) 大海、沙漠
    • D) 森林、瀑布
  2. 诗中提到的“潼关”象征什么?

    • A) 旅行的开始
    • B) 诗人的故乡
    • C) 朋友的聚会
    • D) 战争的地方
  3. 诗中描述的“病马”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期待
    • C) 旅途的艰辛
    • D) 自由

答案:

  1. A) 柳树、山鸟
  2. B) 诗人的故乡
  3. C) 旅途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李应莘的《阌乡道中》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李应莘则专注于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应莘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寻白石山人涧 中秋夜有怀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清明节同高苗二学士扈驾谒山陵次韵 题故李宾客庐山草堂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 送李处士归山 送人下第归江州 汉南怀友人 归山夜发湖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谣的词语有哪些 防患未然 雕盘绮食 己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没情没绪 檀弓 包含殉的词语有哪些 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三荆同株 导尿 自是不彰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黹字旁的字 铁皮 爿字旁的字 丛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