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3:0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3:01:49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
山庐好,风细动轻裾。
蝇欲集时将尘佛,
蚊当聚处把烟驱。
何必过伤渠。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美好景致,微风轻轻吹动着衣裳。蝇虫在聚集时,不免带来了尘土,蚊子在聚集时则需用烟雾驱赶。生活中何必过于忧伤呢?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字子熙,号白石,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极具个人特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与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这首《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诗的开头“山庐好,风细动轻裾”以轻快的笔调揭示了山间的宁静与美好,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紧接着的“蝇欲集时将尘佛,蚊当聚处把烟驱”,则转入对生活小烦恼的反思。蝇虫和蚊子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困扰,而用烟雾驱赶的方式则体现了诗人对待这些琐事的态度:不必过于在意,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最后一句“何必过伤渠”,则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不要过于沉重,应该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小困扰时,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庐”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待生活中的小烦恼持什么态度?
“何必过伤渠”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燮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然而高燮更侧重于对生活琐事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