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翠屏山志感》

时间: 2025-07-28 10:43:14

诗句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43:14

原文展示:

游翠屏山志感
作者: 邵墩 〔清代〕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屏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诗人用“天匠铸山骨”来形容山的雄伟,山峰如同龙一样蜿蜒而附。四周的峰峦相互交错,数也数不清。山的四周如同屏风,而通向山的路则像一条斜线。诗人沿着山径走进烟雾缭绕的丛林,林中曲折的道路交错回环。山中的圣泉沁人心脾,轻雾与青翠的景色粘附在衣服和鞋子上。这里曾经是名人聚集的地方,岩石因而增添了趣味。追溯到宋朝,先辈们也曾居住在这里,山窝的安乐名号似乎受到鬼神的庇护。人世间的风尘渺远,忽然间佛光普照。古往今来,无论是贝壳的梵音还是钟声,都在朝夕之间交替。甘棠树被砍伐,谁又为这美丽的树木感到惋惜?祠堂前的家户静谧,祭香的香火又是谁在奉献?生前磊落的人,死后定然没有一丝怨气。释道与老子并不妨碍儒家的精神追求。不同于世俗的幻影,哪里有如同这里的宁静栖息?当我们与青山共存,古今依旧如故。

注释:

  • 天匠: 指造物之神,形容自然的鬼斧神工。
  • 蜿蜒: 曲折延伸,形容山脉的形态。
  • 屏翰: 屏风与翰墨的结合,形容四周景色的包围感。
  • 蹑磴: 小心地走上台阶。
  • 岚翠: 山中雾气与青色的结合,形容清新的自然景象。
  • 甘棠: 甘棠树,古代一种美好而珍贵的树木。
  • 香炷: 香火,表示祭祀的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兴盛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历史的深思,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墩游览翠屏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这座山的景色和历史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翠屏山志感》不仅是对翠屏山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一次旅行。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山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美景,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与哲理思考。特别是在描述“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洗礼与心灵的宁静。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与文化背景,让整首诗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融合,表达了对生命的领悟和对永恒的追求。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是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描绘了山的雄伟,仿佛是由天工造物者精心铸造而成,形状如龙般蜿蜒。
  2.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山峰众多,形态各异,难以一一计算。
  3.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四周的山峰如同屏风,一条小路斜斜地通向山中。
  4.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走上台阶,进入烟雾弥漫的丛林,林间小道蜿蜒曲折。
  5.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山中的圣泉清凉宜人,青翠的景色沾湿了衣物和鞋子。
  6.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这里曾经是名人聚集的地方,使得岩石增添了许多趣味与故事。
  7.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追溯到宋代,先辈们曾在这里居住过。
  8.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这里的住所依旧安宁,仿佛有鬼神保佑。
  9.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人生的风尘渺远,仿佛瞬间佛光普照。
  10.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贝壳的声音与钟声交替着,历经朝夕。
  11.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甘棠树被砍伐,谁为这美丽的树木感到惋惜?
  12.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祠堂前安静无声,祭香的香火又是谁在奉献?
  13.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生前光明磊落的人,死后也不会有怨恨。
  14.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佛教与道教并不妨碍儒家的思想。
  15.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不同于世俗的幻影,哪里有如这里的宁静栖息?
  16.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共同享受青山的色彩,古今依旧如故。

修辞手法:

  • 比喻: “天匠铸山骨”比喻自然的伟大创造。
  • 拟人: “圣泉沁心脾”,将泉水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常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翠屏山壮丽自然与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敬畏,呼应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群峰: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2. 圣泉: 代表清凉与灵魂的洗礼。
  3. 甘棠: 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4. 佛日: 代表光明与启示。
  5. 祠宇: 代表对祖先的敬仰与祭祀的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匠”指的是谁?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类的创造
    • C. 诗人自己
    • D. 古代工匠
  2. 诗中“圣泉沁心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清凉
    • C. 愤怒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着什么?

    • A. 平凡
    • B. 美好
    • C. 贫穷
    • D. 忘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邵墩的《游翠屏山志感》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邵墩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反映心灵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邵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游翠屏山志感》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元夕 雪中 次韵郑省仓 三用韵酬沈同年 小集垂丝海棠下 次韵吴枢密乌衣园旧韵 贵妃夜游 种瑞香 即事 三用韵酬行甫平山之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丰屋之戒 同盟军 归根结柢 人心如镜 猪狗不如 羽字旁的字 来日正长 毚欲 厂字头的字 目字旁的字 朝出夕改 招魂续魄 民赋 同字框的字 洋开头的成语 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