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5:59
高阳台五首 其三
李慈铭 〔清代〕
琢雪输妍,裁冰比洁,路人争说丰姿。
上苑移来,玉颜独冠芳时。
东风几日无消息,惹昭阳夕照参差。
况禁他杜宇啼残,燕子归迟。
纤桃稚杏纷相笑,奈轻英力弱,乱逐游丝。
不信倾城,无言换取空枝。
还应恋续笙歌梦,便山中落尽谁知。
问能消几度凭栏,几度题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惆怅。诗人用“琢雪输妍”和“裁冰比洁”来形容春天的花朵如同雪和冰一样洁白动人,路人纷纷称赞她们的美丽。春天的花朵从上苑移来,独自盛开,宛如玉颜一般,独占了春天的芳华。东风已经几天没有消息了,夕阳的余晖在昭阳的照耀下显得参差不齐。更何况,杜宇(杜鹃)已经啼声渐弱,燕子归来的时间也变得迟缓。纤细的桃花和稚嫩的杏花在随风摇曳,嬉笑着,但它们的力量却薄弱,任凭游丝般的春风追逐。诗人对此并不相信,倾城之美无言以对,换来的只是空枝。诗人还想继续沉醉在梦中的笙歌之中,但即使山中花落,谁又会知晓。诗人最后感叹,自己能在栏杆前消磨多少时光,又能为此题写多少诗篇呢?
李慈铭(约1780年-约1850年),字春霖,号白山,清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常蕴含感伤之情。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写下了对春天花开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
李慈铭的《高阳台五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无常。诗中以“琢雪输妍”和“裁冰比洁”开篇,巧妙地将花朵的美丽与冰雪相比较,突显出春天的鲜活和纯洁。这种对比不仅美化了花朵,也使得春天的到来更具生命力。
接着,诗人通过“东风几日无消息”表达了对春风的渴望,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此时却迟迟未至,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无奈。后面的句子描绘了燕子归来的迟缓与杜宇啼声的消逝,营造了一种逐渐远去的春意,逐步加深了诗中的惆怅感。
“纤桃稚杏纷相笑”则描绘了桃杏花盛开的场景,生动且具有亲和力,但“奈轻英力弱,乱逐游丝”则表现出花朵的脆弱与无力,象征着美丽的事物往往难以持久。诗的最后两句“问能消几度凭栏,几度题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惆怅。
整首诗在美与哀愁的交织中,折射出对春天的珍惜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用什么比喻花朵的美丽?
诗人提到的燕子归来迟,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慈铭的《高阳台五首 其三》更注重描绘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细微变化,而李白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