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冶城》

时间: 2025-05-13 07:54:23

诗句

断镞遗钥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54:23

原文展示

冶城
作者:刘克庄

断镞遗钥不可求,
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
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
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
度度来时怕上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历史的遗迹和人们对往昔的追忆。诗中提到,遗失的钥匙和断箭都无法再找回,随着西风吹拂,古老的情怀充满了整个原野。想起历史上的孙刘之争,仿佛只是一场春梦,而王谢的旧游则已历经千年。高耸的塔楼不知道是哪个时代所建,傍晚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古人的愁苦。现在的神州仿佛就在栏杆的北边,回首往昔,让人不敢轻易再登高楼。

注释

  • 断镞:指已损坏的箭头,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
  • 遗钥:丢失的钥匙,暗示无法再打开的历史之门。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 孙刘数子: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刘备,暗示历史的纷争。
  • 王谢:指的是王羲之和谢安,代表着高雅的文人交游。
  • 高塔: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传承了多少岁月。
  • 暮笳:傍晚的笛声,表示对往昔的思念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冶城》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古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与对人事的无奈。

诗歌鉴赏

《冶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城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断镞遗钥不可求”引入,展示了历史的不可追溯与无奈,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接下来的“西风古意满原头”则表现出一种古老情怀的弥漫,仿佛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

诗中提到的“孙刘数子如春梦”,既是对历史英雄的回顾,也是对逝去岁月的感叹。短暂的历史如同春梦般虚幻,令人感到惋惜。反观“王谢千年有旧游”,则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延续,王羲之与谢安的交游,成为高雅文化的象征,带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高塔不知何代作”,让人思考历史的悠久与不确定性。最后几句“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历史的遗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希望探寻历史,又因害怕再度面对而犹豫不决。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与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镞遗钥不可求:失去的东西无法再找回,透露出对过往的感伤。
  2. 西风古意满原头:西风吹过,带来了古老的情感与气息。
  3. 孙刘数子如春梦:历史人物的斗争如同春梦般短暂而虚幻。
  4. 王谢千年有旧游:王羲之与谢安的交游,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美好。
  5. 高塔不知何代作:高塔的历史渊源不详,体现了对历史的迷茫。
  6. 暮笳似说昔人愁:黄昏的笛声似乎在讲述古人的忧愁。
  7. 神州只在阑干北:神州大地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8. 度度来时怕上楼:回首往昔,诗人内心的犹豫与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孙刘数子如春梦”将历史人物的争斗比作梦境,突显其虚幻性。
  • 拟人:如“暮笳似说昔人愁”,将笛声赋予情感,传递古人的忧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追忆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古城的描写,反映出对文化传承与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断镞:象征着失去的过去,无法再寻。
  • 西风:代表着秋天与时间流逝的无情。
  • 高塔:历史的遗迹,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 暮笳:古人的情感与愁苦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断镞”象征着什么?

    • A. 失去的爱情
    • B. 失去的历史
    • C. 失去的财富
  2. “孙刘数子如春梦”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历史的辉煌
    • B. 生命的短暂
    • C. 人事的纷争
  3. 诗中“神州只在阑干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历史的迷茫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 《春望》: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冶城》 vs 《登高》

  • 主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冶城》更侧重于古城的怀旧情绪,而《登高》则更强调对现实的关注。
  • 意象:刘克庄的诗中多用历史遗迹作为意象,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使用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欣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 竹溪雅集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前题 𥷑篥手 霜天晓角•辛卯除夜 其一 霜天晓角 其二 霜天晓角 二首 其一 霜天晓角 其二 霜天晓角 遗镜 霜天晓角 其二 霜天晓角 其五 代作,贺生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虚幻无实 纵壑之鱼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强文假醋 采字旁的字 富而无骄 嗟味 顺从 氏字旁的字 綦溪利跂 灰烂 滴水成冻 单耳刀的字 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蔼的词语有哪些 异己分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