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46
云重天垂,怪巍楼不见,春入平湖。湖边麦畦涨绿,犹带霜腴。惺忪柳眼,倩东风重染花须。青石上,泉流暗壁,依稀人境清殊。堪笑昔年仙侣,但高吟楚些,谁解吴歈。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乎。山川满目,叹人间千载须臾。空怅望,园林寂寞,遥闻水鸟相呼。
天空低沉,云层厚重,奇特的高楼隐约可见,春天悄然进入平静的湖面。湖边的麦田已经绿意盎然,依稀还能看到几分霜的滋润。柳树的眼睛刚刚睁开,借着东风的力量,花儿也被重新染上了色彩。青石上,泉水缓缓流淌,映照着暗淡的墙壁,隐约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清幽与不同。曾几何时,笑谈那些仙侣,唯有高歌楚辞,谁能理解吴歌的情感呢?古今兴亡,又有多少?难道这全是天意吗?眼前的山川景色满目交织,让人感叹人间经历千载却不过是须臾。孤独地眺望,园林显得格外寂寞,远处还能听见水鸟相互呼唤的声音。
梁启勋,清代诗人,以其优雅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悟。
此诗创作于庚午年春季,诗人漫步于颐和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汉宫春 庚午春阴郊行过颐和园》是一首充满春日生机与历史感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湖畔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在“云重天垂”中,诗人以低沉的云层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略显阴郁的氛围,然而春天的气息却伴随着“春入平湖”的描写悄然降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对比。湖边的麦田“涨绿”,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也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而后,诗人以“惺忪柳眼”描绘了柳树的新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特征。接下来的“青石上,泉流暗壁”,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自然的细节,泉水流淌带来的清幽感,仿佛让人置身于人间仙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历史的思考,提到昔日的仙侣与今人的悲欢离合,随着“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乎”,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感叹历史的无常时,表现出一种对人事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在“空怅望,园林寂寞”中达到高潮。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亦融入了对人世间兴亡的沉思,体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云重天垂,怪巍楼不见,春入平湖。
描绘沉重的云层覆盖天空,隐约可见高楼,春天悄然降临于湖面。
湖边麦畦涨绿,犹带霜腴。
湖边麦田已涨绿,仍旧保留着春霜的滋润。
惺忪柳眼,倩东风重染花须。
柳树的新芽刚睁开眼,春风轻拂,花儿被重新染上了色彩。
青石上,泉流暗壁,依稀人境清殊。
青石上泉水流动,映衬着暗淡的墙壁,隐约感受到人间的清幽。
堪笑昔年仙侣,但高吟楚些,谁解吴歌。
曾经的仙侣令人可笑,吟唱楚辞的高歌,谁能理解吴地的情歌?
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乎。
古今兴亡变化多少,难道全是天意吗?
山川满目,叹人间千载须臾。
眼前的山川景色满目交织,感叹人间经历千载不过是瞬间。
空怅望,园林寂寞,遥闻水鸟相呼。
孤独地眺望园林的寂寞,远处能听见水鸟的呼唤。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诗中提到的“惺忪柳眼”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兴亡古今几许,岂曰天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青石上,泉流暗壁”描述了什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