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李翱》

时间: 2025-05-09 00:47:09

诗句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7:09

原文展示:

送李翱
(韩愈)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白话文翻译:

送别李翱,远去广州有万里之遥,山峦重叠,江水蜿蜒。
我在路上行走,何时才能到达,谁能确定归期?
你向我挥手告别,面色与平时不同。
虽然说有追送之情,然而你的足迹从此将断绝。
人生在世,不能自我放纵或收敛。
就如同漂浮在江面上的木头,纵横交错又怎能自知?
宁愿怀念离别时的苦楚,不要在离别后再去思索。

注释:

  1. 广州:指的是广州,南方的一座城市,象征着远行。
  2. 山重江逶迤:形容山峦重叠,江水蜿蜒,描绘出旅途的复杂与艰辛。
  3. 揖我:指向我挥手告别。
  4. 颜色异恒时:形容告别时面色不同于平时,表现出离别的伤感。
  5. 足迹绝自兹:从此再无相见的足迹。
  6. 张与弛:喻指人生的起伏变动。
  7. 浮江木:比喻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头,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8. 别时苦,别后思:分别时的痛苦,离别后的思索,强调对离别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质朴著称。韩愈在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送别友人李翱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反映了对人生与离别的思考,体现了韩愈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李翱》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依恋与不舍。开篇以“广州万里途”引入,展现了送别的远方和艰辛,暗示着李翱将远行千里,行程漫长。接着,诗人通过“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表达出对友人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增强了离别的情感深度。

在告别时,李翱的“颜色异恒时”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悲伤,似乎在预示着人生的不确定和相逢的渺茫。尽管“虽云有追送”,但“足迹绝自兹”的感慨却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开。通过“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的哲理,诗人提醒人们人生如浮木,命运不可把握,强调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诗人以“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作结,表现出他对离别苦楚的直面与接受,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深化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韩愈在离别时的深邃与情感的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广州万里途:以地名引入,为整首送别诗定下了远行的基调。
  2. 山重江逶迤:描绘复杂的自然景象,象征旅途的艰难。
  3. 行行何时到:表达对时间的焦虑与不确定感。
  4. 谁能定归期:强调人生的不可预测性。
  5. 揖我出门去:告别的场景,展现亲密关系。
  6. 颜色异恒时:离别时的情感变化。
  7. 虽云有追送:口头上的送别与实际的离别感受相对立。
  8. 足迹绝自兹:象征着未来的分离。
  9. 人生一世间:人生的无常。
  10. 譬如浮江木:比喻人的漂泊与无知。
  11. 宁怀别时苦:面对离别时的痛苦。
  12. 勿作别后思:不必在离别后再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江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对仗:如“张与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如“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当下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广州:象征远方的旅程。
  2. 山江: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旅途的艰辛。
  3. 浮江木: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4. 颜色:情感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目的地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广州
    C. 西安

  2.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人生? A. 浮江木
    B. 漂流瓶
    C. 纸鹤

  3. 诗人在送别时希望朋友感觉到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李叔同)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而韩愈则更强调个人的心境与对友人的眷恋,展示了两位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韩愈《诗文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四园竹 重午,与六禾出北郭,饮村垆 四园竹 过水竹居,倚清真格 四园竹 龚节孙卧疾东郊秋日过访用片玉词韵 四园竹 题西陵陆荩思绕屋梅花图像 四字令 四字令 四字令 液池春泛 四字令 四字令 四字令•前后遍一二句暗韵,沈雄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子 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黍字旁的字 眼张失落 国色 胡诌乱说 出辅 七舌八嘴 鹿字旁的字 保纳舍藏 目字旁的字 船到桥门自然直 几字旁的字 折盘 戈字旁的字 妇结尾的成语 鲜艳夺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