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放言 庸态 其七 五微》

时间: 2025-07-30 00:59:41

诗句

众贱有君子,能无庸态诽。

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9:41

放言 庸态 其七 五微

作者: 谢元汴 〔明代〕

原文展示:

众贱有君子,能无庸态诽。
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卑微之人中也有君子,难道能没有对庸俗态度的诽谤吗?在这个世上,若有罪责,那我便是其人,难道有人敢说不是天命所归?从此以后,我见到的是讥讽的笑声,偶尔也听到虎啸的声音。虫子在冰上无法交流,鳐鱼却在夜间飞翔。

注释:

  • : 低贱,卑微的地位。
  • 庸态: 平庸的态度,缺乏高尚情操。
  • 蜚笑: 嘲笑,讥讽。
  • 虎譩: 老虎的叫声,这里用来比喻凶猛的声音或威胁。
  • 虫冰: 冰上爬行的虫子,形容无能为力的状态。
  • : 一种鱼类,形容在夜间飞行,暗指不寻常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君子与庸人: 君子在古代指品德高尚的人,而庸人则是指品德低下的人,诗中对比两者,反映作者对社会上人心的失望。
  • “虫冰不可语”: 形象地描绘了弱小者在困境中的无奈,暗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弱者无法发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元汴,明代诗人,以直言不讳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个人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民众对权贵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诗人通过批判庸俗和虚伪的态度,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直白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庸俗与虚伪。诗人通过对比君子与庸人的态度,表现出对后者的深刻批判,指出即使在贱民中也存有高尚之人,但世俗的冷漠与讥讽使其难以立足。诗中的“见蜚笑”和“偶然闻虎譩”描绘了诗人在社会中遭遇的无情与嘲弄,表达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感。同时,诗的结尾以“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收束,体现了弱者在社会中无力发声的困境和面对不公的绝望。这种情感的渗透,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众贱有君子: 在卑贱的人群中也有品德高尚的人存在。
    2. 能无庸态诽: 这君子在面对庸俗态度时,能否不受其影响和诽谤?
    3. 世之罪我是: 如果世上有罪,那我便是其人。
    4. 人敢曰天非: 有人敢于说这是天命的错吗?
    5. 自此见蜚笑: 从此我只见到嘲笑的面孔。
    6. 偶然闻虎譩: 偶尔听到凶猛的声音。
    7. 虫冰不可语: 在冰上的虫子是无法说话的。
    8. 鳐以夜而飞: 鳐鱼却能够在夜间飞翔,暗示不寻常的境遇。
  • 修辞手法:

    • 对比: 君子与庸人的对比,强调社会的复杂性。
    • 比喻: 用“虫冰”与“鳐”的对比,形象地展示弱者的无力与强者的逆境。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庸俗和虚伪的厌恶,表达了在社会中高尚品德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君子: 象征高尚的道德与品德。
  • 庸态: 代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庸俗与虚伪。
  • 虫与鳐: 反映了不同地位者在社会中不同的处境与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虫冰不可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不在乎

  2. “众贱有君子”强调了什么?
    A. 君子只有在高位
    B. 卑微中也有高尚的人
    C. 庸人都比君子优秀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庸人自扰》:同样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复杂性。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比较谢元汴与李白的诗作,虽风格迥异,但都能在各自的时代中揭示人性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御街行(赋帘) 霜天晓角 满江红 夜行船 柳梢青(柳) 洞仙歌(题真) 南乡子(赋十四弦)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海棠题寅斋挂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载干戈 二字旁的字 粟结尾的成语 暮楚朝秦 山字旁的字 粝食粗餐 南离 死生存亡 昭情 独行根 爪字旁的字 绿叶成荫 大鸣大放 玄字旁的字 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聊胜于无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