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御街行(赋帘)》

时间: 2025-05-18 06:35:46

诗句

香波半窣深深院。

正日上、花阴浅。

青丝不动玉钩闲,看翠额、轻笼葱茜。

莺声似隔,篆醒微度,爱横影、参差满。

那回低挂朱阑畔。

念闲损、无人卷。

窥春偷倚不胜情,仿佛见、如花娇面。

纤柔缓揭,瞥然飞去,不似春风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35:46

原文展示:

御街行(赋帘) 高观国 〔宋代〕

香波半窣深深院。正日上花阴浅。青丝不动玉钩闲,看翠额轻笼葱茜。莺声似隔,篆醒微度,爱横影参差满。那回低挂朱阑畔。念闲损无人卷。窥春偷倚不胜情,仿佛见如花娇面。纤柔缓揭,瞥然飞去,不似春风燕。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院子里,香波轻轻荡漾;正午的阳光照射下,花影显得浅淡。青丝轻轻摆动,玉钩闲挂,眼前翠绿的额头轻轻笼罩着葱茜的花朵。黄莺的歌声似乎隔着什么,微微清醒的篆刻,爱意在横斜的影子中交错。那次低垂在朱色栏杆旁,思念在闲暇中损耗,无人来卷起那份心情。我悄悄地窥视春天,偷得一丝愁绪,仿佛看见那如花般娇美的面容。轻柔地揭开,忽然飞去,不像春风中的燕子。

注释:

  • 香波:指香气和波动,形容院落中的花草摇曳生姿。
  • 青丝:指黑发,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玉钩:形容女子的头饰,带有华美的装饰。
  • 葱茜:形容翠绿的颜色。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 朱阑:朱色的栏杆,常见于古代建筑。
  • 纤柔:形容女子的柔美和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词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女性的柔美。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生活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院中春日的景象及情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御街行(赋帘)》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诗中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与对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诗的开头用“香波半窣”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院落,映衬出春日的温暖与宁静。接着,通过“青丝不动玉钩闲”,突出了女子的优雅与闲适,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美好。随后,莺声与影子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态美,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回忆往昔的“那回低挂朱阑畔”,诗人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由此转向了思念与惆怅,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一句“纤柔缓揭,瞥然飞去”,则用轻盈的语调结束了整首诗,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捕捉的美,仿佛一切美好都是转瞬即逝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波半窣深深院”:描绘了院中花草摇曳生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正日上花阴浅”:正午的阳光下,花影显得柔和而轻淡。
  3. “青丝不动玉钩闲”:形容女子的青丝轻轻垂挂,显得格外闲适。
  4. “看翠额轻笼葱茜”:翠绿的额头被葱茜轻轻笼罩,展现女性的柔美。
  5. “莺声似隔,篆醒微度”:莺歌声隔着远方,似乎唤醒了沉静的心情。
  6. “爱横影参差满”:情感在横斜的影子中交错,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7. “那回低挂朱阑畔”:回忆往昔,低垂的朱栏杆旁,勾起了思念。
  8. “念闲损无人卷”:思念在闲暇中流逝,显得孤独与无奈。
  9. “窥春偷倚不胜情”:偷偷地窥视春天,忍不住流露出情感。
  10. “仿佛见如花娇面”:仿佛看见了那娇美的面容,令人心动。
  11. “纤柔缓揭,瞥然飞去”:轻轻揭开,忽然飞去,似乎一切美好都难以把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花朵,生动形象。
  • 拟人:将春天与情感赋予人性,使得情感更加亲切。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与女子的柔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波:象征着生活的芬芳与美好。
  • 青丝:代表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莺声: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朱阑:代表着过往的怀念与思绪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春天的到来? A. 香波
    B. 青丝
    C. 莺声
    D. 朱阑

  2. 诗中提到的“纤柔缓揭”主要形容什么? A. 风
    B. 雨
    C. 女子
    D. 花朵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伤感
    B. 欢快
    C. 忧愁
    D. 平静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高观国与李清照都擅长描写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但高观国的作品更倾向于春日的生机与细腻情感,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忧愁与对爱情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卜算子·开阁广延贤 又和二首 晋元帝庙 又和后九首 和季弟韵二十首 其九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挽柯东海 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 寒食清明十首 念奴娇 其十七 六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结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非字旁的字 国仇家恨 走拢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包含觏的词语有哪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竖心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置于死地 败于垂成 包含揉的词语有哪些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镌说 目字旁的字 荦荦大端 匕字旁的字 禄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