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扬州》

时间: 2025-05-07 21:50:47

诗句

翠裙红烛坐调笙,一曲娇歌万种情。

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0:47

原文展示:

翠裙红烛坐调笙,一曲娇歌万种情。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

白话文翻译:

身着翠绿裙装,坐在红烛旁调弄笙管,一曲娇媚的歌声蕴含着万种情感。扬州的二十四桥下,春水碧绿,我乘坐的小舟随意地沿着花丛前行。

注释:

  • 翠裙:绿色的裙子,形容女子的服饰。
  • 红烛:红色的蜡烛,常用于营造温馨或浪漫的氛围。
  • 调笙:调弄笙管,指演奏乐器。
  • 娇歌:娇媚的歌声。
  • 二十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传说中有二十四座桥。
  • 兰桡: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指代小舟。
  • 傍花行:沿着花丛前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南昌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颇受时人喜爱。这首诗描绘了扬州春夜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扬州时所作,通过描绘扬州春夜的景色,表达了对扬州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春夜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翠裙红烛坐调笙”通过色彩的对比和音乐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次句“一曲娇歌万种情”则通过歌声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后两句“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则描绘了扬州春夜的美景,春水碧绿,小舟随意地沿着花丛前行,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扬州春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裙红烛坐调笙”:通过“翠裙”和“红烛”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坐调笙”则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雅致。
  • “一曲娇歌万种情”:“娇歌”形容歌声的娇媚,“万种情”则表达了歌声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 “二十四桥春水绿”:“二十四桥”是扬州的著名景点,“春水绿”则描绘了春夜的美景。
  • “兰桡随处傍花行”:“兰桡”指小舟,“随处傍花行”则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修辞手法:

  • 色彩对比:通过“翠裙”和“红烛”的色彩对比,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拟人:“娇歌”中的“娇”字赋予歌声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 意象:通过“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等意象,构建了扬州春夜的美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春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意象分析:

  • 翠裙:绿色的裙子,象征着清新和自然。
  • 红烛:红色的蜡烛,象征着温馨和浪漫。
  • 二十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象征着扬州的美景。
  • 春水绿:春夜的美景,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兰桡:小舟,象征着闲适和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裙红烛坐调笙”中的“调笙”指的是什么? A. 调弄笙管 B. 调弄琴弦 C. 调弄笛子 D. 调弄琵琶

  2. 诗中“二十四桥春水绿”中的“二十四桥”是哪个城市的著名景点? A. 苏州 B. 杭州 C. 扬州 D. 南京

  3. 诗中“兰桡随处傍花行”中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兰花 B. 兰木制成的船桨 C. 兰花丛 D. 兰花船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也描绘了扬州的美景,与曾棨的诗作有相似之处。
  • 张祜《题扬州禅智寺》:这首诗通过对扬州禅智寺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与曾棨的《扬州》:两首诗都描绘了扬州的美景,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曾棨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 《全宋诗》:收录了张祜的《题扬州禅智寺》。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曾棨的《扬州》。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在伯二首 次韵和答斯远入城见迎诗 次韵张王臣既晴复雨欲去尚留见示且以识别二 与成父弟自严砻同入城晚宿黄岩 春日杂言十一首 寄秋怀 闰七月二十日侍知府寺簿先生为石鼓山向园之游 徐提干为沈运使种竹于上饶新居昭礼有诗蕃同作 呈刘子后 次韵欧阳全真过玉山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种智 尣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班扇 眠云卧石 腕钏 欠字旁的字 心正笔正 疾足先得 痛悔前非 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现局 同字框的字 当世得失 神会心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