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赵道士山水图》

时间: 2025-04-28 05:15:19

诗句

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

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

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

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5:19

原文展示:

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
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
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
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山峰清晨的凄凉景象,昏暗的野水显得迷离而沉寂。长长的桥通向古老的寺庙,水面上小舟在衡门的背后摇曳。道路尽头是两棵松树,云雾缭绕在乱石根部。如果像是在南岳的黄昏,远远可以看到祝融峰的身影。

注释:

  • 悄怆:形容悲凉、凄清的样子。
  • 寒山:指的是寒冷的山脉,可能象征孤独和凄凉。
  • :清晨。
  • 凄迷:凄凉而迷茫。
  • 野水:指自然水域,未被开发的水。
  • :昏暗。
  • 长桥:指连接两岸的长桥。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小艇:小船。
  • 背衡门:背靠衡门,衡门是山中的一处关口。
  • 路尽双松上:道路尽头有两棵松树。
  • 云生乱石根:云雾缭绕在乱石的根部。
  • 南岳:指南岳衡山,五岳之一,风景名胜。
  • 祝融尊:祝融峰,南岳的主峰,象征着高耸的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揭傒斯(1290-1343),元代诗人,字子骏,号寒山,晚号松窗。其人性情洒脱,崇尚自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他在诗中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人可能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寒山清晨的孤寂与迷惘,借山水之景抒发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赵道士山水图》以清新的山水景象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开头的“悄怆寒山晓”便立刻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特别是“长桥通古寺”,传达出一种静谧的古朴气息,令人遐想。

诗人运用“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与自然的神秘。双松的坚韧与乱石的变幻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在变化的世界中,依然存在着不变的坚守。最后一句“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则将景色与情感结合,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身处孤寂,依然可以追寻到高远的理想和希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悄怆寒山晓:描绘清晨的安静与凄凉,暗示心境的孤独。
  2. 凄迷野水昏:水面昏暗,景物模糊,反映出一种迷惘之感。
  3. 长桥通古寺:古老的桥梁连接着寺庙,暗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积淀。
  4. 小艇背衡门:小船在衡门后摇曳,象征着一种隐秘和宁静。
  5. 路尽双松上:道路的尽头是两棵松树,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6. 云生乱石根:云雾缭绕在石头根部,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7. 如行南岳暮:行走于南岳的黄昏,体现出一种求索与向往。
  8. 遥见祝融尊:远远看到祝融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使其充满生机与情感。
  • 对仗:如“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山:象征着孤独与清冷。
  2. 野水:象征自然的原始与神秘。
  3. 古寺: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4. 双松:象征坚韧、长久。
  5. 云与乱石:体现自然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6. 祝融尊: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揭傒斯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的“寒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繁华
    • D. 热情
  3. “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中的祝融尊指的是?

    • A. 一座寺庙
    • B. 一条河流
    • C. 南岳的主峰
    • D. 一片森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但其风格更趋向于宁静与和谐,而揭傒斯的《赵道士山水图》则更显孤独与迷茫。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 梨园小部 瞻礼开师真像 留别旧居花槛 题金山寺 正月四日 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 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随人俯仰 递化 乛字旁的字 誓不两立 包含魏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发隐摘伏 乙字旁的字 浅眇 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横放 秃宝盖的字 顾盼生辉 行若狗彘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包含臣的成语 发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