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西山归》

时间: 2025-05-13 01:16:02

诗句

在山不见山,出山忆山好。

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

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

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6:02

原文展示:

自西山归
贾诠 〔清代〕
在山不见山,出山忆山好。
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
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
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看不见山,走出山后才怀念山的美好。
才明白生活在山中的人,耳目也变得麻木。
峡谷底下的石泉清澈,岩石上的云彩碧绿。
游人来来往往,山水却没有昨天和今天的分别。

注释:

字词注释:

  • 在山不见山:指在山中时,周围的景色看不清楚,无法体会山的美。
  • 忆山好:走出山后,才开始怀念山中的美好。
  • 居山人:生活在山中的人。
  • 耳目草草:耳朵和眼睛变得麻木,感知力降低。
  • 峡底石泉:峡谷底部的石头泉水清澈。
  • 流云碧:指山岩上漂浮的云彩清澈碧绿。
  • 游人有去来:形容游人来来往往,似乎没有停留。
  • 山水无今昔:山水景色没有时间的概念,永恒不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诠,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色传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游历西山归来之际,反映了游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在山不见山”的隐喻,表达了人在某种环境中时的盲目与不自觉,走出后才领悟到的深刻道理。

诗歌鉴赏:

《自西山归》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后的感受。诗的第一句“在山不见山”,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人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察觉周遭的美好。此处“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是人生的隐喻,暗示人在某种环境或状态中常常无法看清自我与世界的真相。

接下来的“出山忆山好”表明,离开后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曾经所处环境的美,反映了人们的“后知后觉”。而“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提醒我们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往往因为习惯而忽略了美好,直到离开才有所感悟。

诗中“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的描绘,展现了山水间的宁静与清澈,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而“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游人的匆匆来往与山水的静谧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也呼应了“游山玩水”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在山不见山:身处山中,却无法看见真正的山景,象征对环境的麻木。
  2. 出山忆山好:离开山后,才发现山的美好,体现对往昔的怀念。
  3. 始知居山人:居住在山中的人,感知能力减弱,反映生活的单调。
  4. 耳目亦草草:感知变得麻木,耳目所见所听不再敏锐。
  5. 峡底石泉清:描绘峡谷底部清澈的泉水,象征自然的纯净。
  6. 岩上流云碧:岩石上漂浮的云彩,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象。
  7. 游人有去来:描绘游人不断进出,反映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8. 山水无今昔:山水没有时间的概念,表现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耳目亦草草”与“游人有去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环境与人在其中的感知能力相联系,反映内心的变化。
  • 意象:石泉、流云等自然元素,构成了诗的主要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感知与反思,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时间的流逝,反映了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当下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人生的旅程与美好。
  • :代表清澈、纯净,象征内心的宁静。
  • :象征变化与流动,体现自然的美丽与无常。
  • 游人:代表人类的活动与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山不见山”是什么意思?
    A. 在山中看不到山的美好
    B. 在山上看到很多山
    C. 山中风景如画
    D. 山中的人很快乐

  2. 诗中提到的“耳目亦草草”反映了什么?
    A. 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
    B. 对周围事物的麻木感知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山水的赞美
    B. 对人生的反思
    C. 对时间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贾诠《自西山归》王维《鹿柴》:两首诗均描绘了山水的美,但贾诠更强调离开后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清代诗人论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其三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二 秋闺 采桑子 其一 蕊渊 采桑子 又二首 其三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五 采桑子 申江送友出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奉扬仁风 用字旁的字 衔环雀 微薄 史职 移结尾的成语 手头不便 旧瓶新酒 小字头的字 横敌 龙腾虎踞 难当当 酉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君子好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