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1:00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八盘腻手香蝉委,红粉轻调。
画的轻描,直得春魂为尔销。
道书偏怪郎耽读,百幅霞绡。
十斛龙膏,何必蓬山访碧桃。
在八盘上,腻手的香蝉轻轻地落下,红粉轻柔地调和。
画作轻描淡写,真是让春魂为你销去烦恼。
我觉得你偏爱道书,常常沉迷于阅读,百幅霞绡尽显你的才情。
十斛的龙膏,何须去蓬山寻觅碧桃?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细腻,常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维崧与友人汪蛟门的交流中,借题画册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时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绘画与文学的交融和重视。
《采桑子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友人的才情。开篇以“八盘腻手香蝉委”引入,生动地展示了春日的温暖与生动,蝉声的悠扬与轻柔让人感受到生机的流动。接着“画的轻描,直得春魂为尔销”,展现了画作的轻盈,仿佛能够驱散生活中的烦恼。诗中提到的“道书偏怪郎耽读”则透露出对友人沉迷书籍的轻微调侃,营造出亲切而轻松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流露出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幽默。最后“十斛龙膏,何必蓬山访碧桃”一句,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渴望,暗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诗歌总体上融合了自然、友情与哲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友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道书”的指代是什么?
诗中“十斛龙膏”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陈维崧的作品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与友情的热爱,但陈的作品更显细腻,而辛则更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