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17
贳酒不尽饮,旅颜成半酡。
世味间愈淡,夜吟秋更多。
蟋蟀无意绪,苦效商声歌。
我听犹丝管,翻赖蠲宿疴。
篆烟静不散,井水寒无波。
烛光荧棐几,圣籍纷骈罗。
我喝酒却喝不尽,脸色因而微微泛红。
世间的滋味愈发淡薄,夜晚吟唱的秋景更加浓厚。
蟋蟀似乎没有情绪,苦苦模仿商音的歌声。
我听得宛如丝管的乐音,反而依赖它消解我宿怨。
篆香的烟雾静静不散,井水清凉却没有波澜。
烛光摇曳着几盏灯,圣贤的经典书籍散落一地。
作者介绍:彭维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77年,字梦阮,号雪窗,江苏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夕,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以及对世事的感悟。秋天的夜晚,蟋蟀的鸣叫与酒香交织,萦绕在诗人的心头,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氛围,诗人身处旅途,面对酒杯和夜色,心中浮现种种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贳酒不尽饮”引入,展现出他对酒的依赖,同时暗含对人生的无奈。世味的淡薄与秋夜的吟唱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蟋蟀的无意绪与商声的苦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世间喧嚣的反思。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秋夜的宁静,也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我听犹丝管”中,诗人借助音乐的力量来疗愈自己的心灵,体现出对艺术的依赖与情感的寄托。最后的几句则通过细腻的景象如“篆烟静不散”和“井水寒无波”传达出一种静谧与沉思的氛围,烛光和经典书籍的描写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夜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艺术与知识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对世事的反思、对艺术的依赖及对知识的渴望,情感深邃而含蓄,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饮酒的状态如何?
A) 醉得很快
B) 饮酒不尽
C) 完全不喝
蟋蟀的鸣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生机
诗中提到的“圣籍”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诗歌
C)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彭维新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皆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在情感深度与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