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0:45:17

诗句

贳酒不尽饮,旅颜成半酡。

世味间愈淡,夜吟秋更多。

蟋蟀无意绪,苦效商声歌。

我听犹丝管,翻赖蠲宿疴。

篆烟静不散,井水寒无波。

烛光荧棐几,圣籍纷骈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17

原文展示:

贳酒不尽饮,旅颜成半酡。
世味间愈淡,夜吟秋更多。
蟋蟀无意绪,苦效商声歌。
我听犹丝管,翻赖蠲宿疴。
篆烟静不散,井水寒无波。
烛光荧棐几,圣籍纷骈罗。

白话文翻译:

我喝酒却喝不尽,脸色因而微微泛红。
世间的滋味愈发淡薄,夜晚吟唱的秋景更加浓厚。
蟋蟀似乎没有情绪,苦苦模仿商音的歌声。
我听得宛如丝管的乐音,反而依赖它消解我宿怨。
篆香的烟雾静静不散,井水清凉却没有波澜。
烛光摇曳着几盏灯,圣贤的经典书籍散落一地。

注释:

  • 贳酒:指赊账或借酒,意为饮酒不尽。
  • 旅颜:旅途中的脸色。
  • 成半酡:指脸色微红,表明喝酒的状态。
  • 世味:世俗的滋味或体验。
  • 蟋蟀:指秋天的蟋蟀,象征孤独和清冷。
  • 商声:指古代的乐曲或音乐。
  • 翻赖:反而依赖。
  • 篆烟:指香烟或香气,形状像篆字,细腻而缥缈。
  • 荧棐:指烛光,荧指光亮,棐指灯具。
  • 圣籍:指经典著作或圣贤之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维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77年,字梦阮,号雪窗,江苏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夕,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以及对世事的感悟。秋天的夜晚,蟋蟀的鸣叫与酒香交织,萦绕在诗人的心头,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氛围,诗人身处旅途,面对酒杯和夜色,心中浮现种种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贳酒不尽饮”引入,展现出他对酒的依赖,同时暗含对人生的无奈。世味的淡薄与秋夜的吟唱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蟋蟀的无意绪与商声的苦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世间喧嚣的反思。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秋夜的宁静,也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我听犹丝管”中,诗人借助音乐的力量来疗愈自己的心灵,体现出对艺术的依赖与情感的寄托。最后的几句则通过细腻的景象如“篆烟静不散”和“井水寒无波”传达出一种静谧与沉思的氛围,烛光和经典书籍的描写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夜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艺术与知识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贳酒不尽饮:诗人借酒消愁,但酒却无法喝尽,暗示着他内心的烦恼。
  2. 旅颜成半酡:旅途中因饮酒而微醉,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 世味间愈淡:对世事的体验越来越淡薄,表现出对世俗的失望。
  4. 夜吟秋更多:在秋夜吟唱中,情感愈加深厚。
  5. 蟋蟀无意绪:蟋蟀在夜晚的鸣叫,象征着孤独。
  6. 苦效商声歌:蟋蟀模仿商音的歌声,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7. 我听犹丝管:音乐如丝管般细腻,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向往。
  8. 翻赖蠲宿疴:借音乐疗愈自身的烦恼。
  9. 篆烟静不散:香烟缭绕,象征着宁静。
  10. 井水寒无波:井水清澈无波,暗示着内心的平静。
  11. 烛光荧棐几:烛光摇曳,象征着微弱的希望。
  12. 圣籍纷骈罗:经典书籍散落一地,表现对知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丝管,形象生动。
  • 对仗:如“篆烟静不散,井水寒无波”,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蟋蟀被赋予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互呼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对世事的反思、对艺术的依赖及对知识的渴望,情感深邃而含蓄,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诗人的放纵与无奈。
  2. :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3. 蟋蟀:象征孤独与秋天的静谧。
  4. 音乐:代表着艺术的力量与情感的寄托。
  5. 烛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6. 经典:象征知识的追求与文化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饮酒的状态如何? A) 醉得很快
    B) 饮酒不尽
    C) 完全不喝

  2. 蟋蟀的鸣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生机

  3. 诗中提到的“圣籍”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诗歌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彭维新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皆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在情感深度与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维新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留春令 戏作示内 菩萨蛮 点绛唇 少年游 清平乐 采桑子 采桑子 浪淘沙·翠幕绮筵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翘尾巴 寥寥无几 玉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业结尾的成语 随语生解 辞采 赤字旁的字 无可辩驳 秃宝盖的字 自字旁的字 适己 冬舂米 喉舌之官 实实在在 背信负义 包含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