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5:35
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
作者: 宋琬 〔清代〕
所谓伊人,玉貌颀然,碧瞳紫髯。
羡荷裳蕙带,五陵公子,黄冠葛屦,丈室瞿昙。
鹤立仙姿,虎头妙笔,颊上添毫一二三。
参同契,任洪崖把臂,弥勒同龛。
飘萧素发鬖鬖。
似柱下犹龙问老聃。
向世出世闲,先窥太极,用无用处,椎破连环。
形影交忘,画图三昩,白板枯禅不待参。
从君老,愿担簦五岳,结制精蓝。
此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容貌秀丽,眼睛如碧玉,胡须呈紫色。她的衣裳如荷花般美丽,带着蕙草的飘带,宛如五陵的公子,走路时脚穿黄冠和葛屦,身处于丈室如同瞿昙花般的优雅。她的姿态如鹤般挺拔,笔力如虎般雄壮,脸颊上添了几笔,仿佛在画中。诗人提到“参同契”,与洪崖共饮,像弥勒佛一样同在一个龛中。她的头发随风飘动,如同柱子一般,犹如龙在向老聃请教。她在世俗与超脱之间悠然自得,先窥太极的真理,运用无用的智慧,打破了连环的束缚。形影交错,恍若忘我,画图如同三昧,白板上禅意深邃,不必寻求。愿意随你共老,愿意带伞游历五岳,结交知音于蓝天之下。
作者介绍:宋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追求。诗中通过美丽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的心境。
《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一位女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优雅、独立的气质。这位女子的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美的体现,更是内心世界的投射。诗中所提到的“碧瞳紫髯”及“鹤立仙姿”,将传统的美学与道教的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凡俗的感觉。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女子的美丽,尤其是对她衣着的描述,显示了她在世俗中自有一番独特的风采。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道教思想,如“参同契”、“太极”等,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绝世高人的向往。
在整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女子,更通过女子的形象映射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道理的探索。结尾“愿担簦五岳,结制精蓝”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余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中的情感浓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同时,融入道教思想,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探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伊人”指的是谁?
A. 一位男子
B. 一位女子
C. 一位神仙
D. 一位诗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参同契”是与____相关的道教经典。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对 /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