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6:57
驾幸太学
作者: 刘奉世 〔宋代〕
圣典重精及表章,
旷仪亲举自宗庠。
纵观桥拥浮云盖,
侍问庭充振鹭行。
首举儒风隆上国,
光增帝业掩前王。
太平荣遇惭多幸,
重见歌虞起庙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太学中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恩宠,感慨古籍的深奥与重要,感叹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的荣幸与机遇。诗中提到的“纵观桥拥浮云盖”描绘了太学的壮丽景象,而“侍问庭充振鹭行”则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与追求。最后,诗人感到在太平盛世中获得的荣誉与成功,心中却有些不安和惭愧。
作者介绍:刘奉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儒家经典的敬仰与对国家前景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时期,诗人作为太学的一员,深感时代的荣光与自身的幸运。
《驾幸太学》是刘奉世的一首颂歌,充满了对儒学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感慨。全诗以太学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荣华富贵的珍惜与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特别是“纵观桥拥浮云盖”,描绘了太学宏伟的景象,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相互映衬出学问的高贵和深邃。
诗人对“首举儒风隆上国”的赞美,体现了他对儒家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最后两句提到的“太平荣遇惭多幸”,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在享受荣华的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的幸运与前辈的成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巧,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力度又富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太学的描绘,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崇高敬意,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荣幸的惭愧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典”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是?
“太平荣遇惭多幸”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