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衡阳道间 其三》

时间: 2025-05-12 08:47:59

诗句

风著征裘怯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47:59

原文展示

衡阳道间 其三
风著征裘怯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傍晚,身披征衣的我感到一丝怯意,春天的气息却已经伴随在马鞍之上。羞于听到后面骑士的鸣笳和击鼓之声,回头却看到一群孩子在路边驻足观看。

注释

  • 风著征裘:风中穿着征战的衣裳,表示行旅者在外奔波的状态。
  • 怯晚寒:害怕晚上的寒冷,表现出对寒冷的感受。
  • 春事:春天的气息和活动,暗示着春天的来临。
  • 羞听:感到害羞,不想听到。
  • 鸣笳鼓:笳和鼓是乐器,通常用于战斗或庆祝的场合。
  • 儿童夹道看:孩子们在路旁观看,体现出他们的好奇和兴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鸣笳鼓”在古代常与征战、庆典相关,暗示了士兵的骄傲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和士人气氛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李曾伯在外征战的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春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晚风中征程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开篇“风著征裘怯晚寒”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尤其是在旅途中对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感受。接下来的“一番春事在征鞍”,则将春天的气息带入诗中,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春天的生命力依然存在。

诗的后半部分“羞听后骑鸣笳鼓”,在诗人内心的矛盾中显现出一种羞涩与自卑,表现出他不愿意被他人注意的情感。而“赢得儿童夹道看”,则将视角转向旁观者,尤其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好奇,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生命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著征裘怯晚寒: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晚间的寒冷,穿着征战的衣服,流露出对寒冷的恐惧。
    • 一番春事在征鞍:尽管身处寒冷,但春天的气息已在马鞍之上,暗示着生命的希望与生机。
    • 羞听后骑鸣笳鼓:诗人对后面骑士的乐器声感到羞愧,反映出对自我身份的反思。
    • 赢得儿童夹道看:儿童在路旁观看,表现出对旅行者的好奇与关注,形成了一种温暖的画面。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寒冷与春天的气息)、拟人(春事的描绘)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在征途中的孤独感与春天的生机,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渴望与对自我身份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征裘:象征着出征的士人,表现出对生活的期盼与对自然的感悟。
  • 晚寒:体现出孤独与乍寒乍暖的复杂心情。
  • 春事: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
  • 儿童:寓意纯真与对生活的好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著征裘”的意思是: A. 在风中穿着战士的衣服
    B. 在风中穿着春装
    C. 在风中穿着冬衣

  2. “羞听后骑鸣笳鼓”的意思是: A. 感到自豪
    B. 感到羞愧
    C. 感到高兴

  3. 诗中提到的“儿童夹道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孩子们的无知
    B. 孩子们的好奇
    C. 孩子们的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另一首表现孤独与思乡情怀的诗。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现状的思考,但李曾伯更注重个人在旅途中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昆山兄惠笔颇佳谢之并呈克斋舅二首 其一 程阁学知建宁府入对二首 寄审知并属彦博三首 奉简钦止兼忆斯远 过雨市二首 闷坐 三月十八日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其四 过湖 赠耆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绳而治 烟煨 爿字旁的字 朝闻夕死 包含法的词语有哪些 毋庸置疑 阴历年 双人旁的字 吞纸抱犬 米字旁的字 包含帑的词语有哪些 好戏 窥摇 金字旁的字 高亭大榭 扶摇万里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