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凌云高处》

时间: 2025-05-07 21:45:58

诗句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5:58

原文展示:

登凌云高处
作者: 刘过 〔宋代〕

摄衣更上一层楼,
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
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
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
眼中何处认神州。


白话文翻译:

将衣服整理好,再往上一层楼,
才刚到达云霄的最顶端。
这才明白天地的真理如同车轮转动,
也明白自己的人生就像是虚无的船只。
秋天的草木在雾气中变得湿润,
广袤的山川海洋在气氛中浮现。
更想借着手杖极目远眺,
眼中何处才能认出自己的神州?


注释:

  • 摄衣:整理衣服,指准备好继续前行。
  • 层霄:高空,指云层之上。
  • 乾坤:指天地,常用来表示宇宙或宇宙的道理。
  • 转毂:车轮转动,隐喻事物的变化无常和循环往复。
  • 虚舟:指虚幻的船,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 九秋:指农历九月,象征秋天。
  • 岚烟湿:指秋天的雾气使草木变得湿润。
  • 杖藜:拄着手杖,表示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美称,此处指代祖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贞白,号白云,宋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曲折,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来因政局动荡而辞官,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登凌云高处》创作于刘过晚年,正值人生的反思阶段。诗中表达了对人生与宇宙真理的思考,以及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归属感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登凌云高处》是一首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诗作。开篇的“摄衣更上一层楼”不仅描绘了作者攀登高处的景象,也象征着追求理想与探索真理的精神。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在高处俯瞩万物,感受到天地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表达了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深刻体悟。

“方识乾坤真转毂”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仿佛在提醒读者,人生如同车轮一般,时刻在变化,无法停驻。后半部分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九秋的湿润草木与万里山川的浮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着人生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则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探索。手杖象征年岁与智慧,眼中寻找的“神州”,不仅是对祖国的认同,也是对理想与归属的追寻。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生、自然与国家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一种哲理性与情感交织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摄衣更上一层楼:整理衣物,继续向上攀登,暗示追求理想的决心。
  2. 才到层霄最上头:到达高空,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3. 方识乾坤真转毂:在高处才明白天地的真理如同车轮转动,揭示了人生的变化无常。
  4. 好知身世付虚舟: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像虚幻的船只,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感。
  5. 九秋草木岚烟湿:描绘秋天湿润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6. 万里山川海气浮:辽阔的山川海洋在雾气中显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7. 更欲杖藜穷望眼:想要借助手杖远眺,更加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8. 眼中何处认神州:在远望中,寻找祖国的身影,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虚舟,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对仗:如“万里山川海气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草木与岚烟的湿润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祖国的深情眷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归属的渴望,传递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衣服:象征着追求与理想的准备。
  • 高楼:象征着目标与追求的高度。
  • 草木岚烟:自然景象,暗示人生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杖藜:象征智慧与年岁,代表对未来的渴望。
  • 神州:代表对祖国的认同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层霄”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地面
    B. 云层之上
    C. 河川
    D. 山脚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九秋”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对人生的看法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1. B. 云层之上
  2.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登高望远的情景,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 李白《庐山谣》: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强调壮丽的自然与人生的豪情;而刘过《登凌云高处》则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归属感的渴望。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遇雨 九日宿东山寺四首 其二 九日不及登高抚景缺然诗寄同社 其二 九日 九日得继之书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 其三 九日送人 九日与欧彦桢黎惟敬诸公游蒲涧 九日 其二 九日江亭登高阻雨不果晚大雪集广和居分得城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感觉 救乱除暴 犬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幽镜 委亵 齿牙余慧 轻世傲物 大德不酬 漂洒 一笔不苟 冷眼相待 乛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须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