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39:37
绣停针
十六日还上海,登碧双栖楼,
月色皎洁,与贞白咏于湖念奴娇,
慨然有作。
澹暮景,望四野烟收,皓魄初上。
檐瓦参差,楼观万家,并入玉壶冰盎。
素波摇荡。似画楫中流相傍。
凭阑酌酒高阁,未输洞庭奇况。
千年事惝慌。不道我历历,见伊神王。
汗漫骑鲸,东海壮游,回首已成长往。
未须愁肠。幸俊侣登临无恙。
夜深归卧,月华更穿屏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十六日返回上海后,在一座叫“双栖楼”的高楼上所看到的景色。月光皎洁,诗人与友人贞白在湖边吟唱《念奴娇》,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黄昏时分,四周的烟雾逐渐消散,明亮的月亮初升。屋檐错落有致,楼宇尽收眼底,仿佛与玉壶冰盎融为一体。湖面波光粼粼,像画中的船只在流动。诗人把酒凭栏,心中感慨,觉得这儿的美景丝毫不逊色于洞庭湖的壮丽。千年的历史使人惆怅,但他却清晰地看到了那位神王的景象。骑鲸而行,畅游东海,回头看去已是身世沧桑。无需为愁苦而忧心,幸好与友人一起登高无恙。夜深了,归卧之时,月光透过屏风洒在床前。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流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返回家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美好风景的赞美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悟。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展现了诗人眼中的江南水乡美景。首联以“十六日还上海,登碧双栖楼”点出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归属感。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昏的宁静与月色的皎洁,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素波摇荡,似画楫中流相傍”,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示了湖面的波光与船只的和谐,令人如临其境。
诗中“凭阑酌酒高阁,未输洞庭奇况”更是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陶醉与享受,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珍视。之后,诗人将视线转向历史与自我,感慨千年事变,抒发对神秘的神王的向往与思考。最后,诗人以“未须愁肠”结束,虽感人生变迁,但仍心怀坦荡,与友人共度良宵,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美丽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楼名字是什么?
诗人在哪个时间返回上海?
诗人与谁吟唱《念奴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