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时间: 2025-04-26 20:57:59

诗句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7:59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远处的山显得很遥远,山下的暮云又显得很长。人与人之间互相留恋、送别,时常听到双燕在风中呼唤。眼前满是飞舞的花瓣,回首望去却只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故人,举杯浇灌着心中的愁苦。回雁峰前的道路上,烟雾缭绕的树木显得苍翠。漏水声渐渐减弱,灯光也短暂,马蹄留下香气。浮云和飞絮飘荡,身影向潇湘而去。在风前月下,多少次蜿蜒于天涯海角,心中思念的梦也显得凄凉。又是春天将尽,面对斜阳无言以对。

注释:

  • 江上春山远:江边的春天,山显得很遥远。
  • 暮云长:傍晚的云彩显得很长。
  • 相留相送:彼此留恋与送别。
  • 双燕语风樯:双燕在风中鸣叫,意象惬意。
  • 把酒沃愁肠:举杯浇灌心中忧愁。
  • 漏声残,灯焰短:漏水声渐弱,灯火也已不亮。
  • 马蹄香:马蹄声带来的香气,象征行旅的惬意。
  • 魂梦亦凄凉:心中的梦境也充满了凄凉的情感。
  • 对斜阳:面对夕阳而无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擅长抒情诗,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送别友人的时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春天的感怀。诗中描绘的江景和春意,透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离愁的诗作,诗人在江边春山的远景中,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江边的春天,远山与暮云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遥远的画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通过双燕的鸣叫,诗人传达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但随即转入对故人的思念,心中愁苦渐生。

在意象的营造上,诗人用“满目飞花万点”来展现春天的繁华,而回望故人,却是“千里”,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了离愁的深重。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漏声残,灯焰短”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无奈,似乎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让人感到惆怅。最后一句“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春天的留恋,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描绘江边的春天,远山和暮云构成了开阔的自然景。
  •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重逢,双燕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春花烂漫的景象与对故人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
  • 把酒沃愁肠:通过酒来抒发内心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描绘前路的景象,苍翠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细腻的声音与香气交织,传达出生活的细节。
  •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描绘浮云与飞絮,暗示诗人心向远方,想要追寻的心情。
  •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反复思索的场景,表现出对流浪生活的感慨。
  • 魂梦亦凄凉:梦境中的失落感,增添了全诗的凄凉气氛。
  •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诗人无言以对的孤独感,春天即将结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把酒沃愁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用酒浇愁的情感。
  • 拟人:双燕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漏声残,灯焰短”,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双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
  • 飞花:代表生命的繁荣与短暂。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结。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上春山远”中“远”字的意思是: A. 近
    B. 遥远
    C. 陌生
    D. 短暂

  2. “把酒沃愁肠”中的“沃”字意为: A. 浇灌
    B. 吃喝
    C. 施肥
    D. 农耕

  3. 本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悠闲
    C. 凄凉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与《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两者同样描绘了江边的景象,但前者更显孤寂,后者则融入了春的生机。

这两首诗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展现了古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赏析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即事 会稽六月初五日新米入市价减旧以升计之几十 黄致政挽诗二首 怀忠堂辞 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 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 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 贺监宅 贺皇太子生辰 贺东宫诞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疡的词语有哪些 生得 仙姿佚貌 守节不回 背井离乡 龍字旁的字 层峦叠翠 万能 宸明 癶字旁的字 包含胄的词语有哪些 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坚坐 称王称伯 包含窄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无为自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