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30:46
原文展示:
解印归来晚,茅斋病未除。
穷愁邻桂树,归兴托鲈鱼。
久历羊肠险,难通雁足书。
秋风正萧索,不似故园居。
白话文翻译:
我晚归解开印章,回到茅屋中病还未愈。
愁苦之际邻近的桂树,归家的兴致寄托在鲈鱼之上。
经历了羊肠小道的艰险,难以寄书给远方的雁。
此时的秋风正萧索,心情却不似在故乡时的安宁。
注释:
- 解印:解开印章,意指回到家中。
-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居所。
- 穷愁:极度的愁苦或困境。
- 桂树:指邻近的桂花树,象征着秋天。
- 托鲈鱼:将思乡之情寄托在吃鲈鱼上,鲈鱼是一种美味的鱼。
- 羊肠险:羊肠小道,形容道路狭窄且危险。
- 雁足书:用大雁作为信使,寄信的方式。
- 故园居:故乡的居住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诗人,以其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秋怀次韵》创作于王翰归家途中,因病未愈,内心感到孤独和愁苦,同时又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秋天的到来使得他的情绪更加低落,诗中流露出对故乡温暖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秋怀次韵》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秋季时节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解印归来晚,茅斋病未除”以直接的叙述手法,传达了诗人归家的晚归与病痛之苦,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穷愁邻桂树,归兴托鲈鱼”则通过桂树与鲈鱼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触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桂树的香气令人神往,而鲈鱼则是家乡的象征,二者结合,既映射出诗人的愁苦,也传递出归家的愿望。
“久历羊肠险,难通雁足书”一句,描绘了诗人经历艰难险阻,无法与故乡亲人沟通的无奈;这一情感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一句“秋风正萧索,不似故园居”则以秋风的萧索作为情感的终结,与故乡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具有人文关怀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解印归来晚:诗人晚归,表明他在外游历或工作,归家时间晚。
- 茅斋病未除:在简陋的茅屋中,诗人因病未愈,暗示生活困顿。
- 穷愁邻桂树:在愁苦中,邻近的桂树引发对秋天的感慨。
- 归兴托鲈鱼:思乡之情寄托在吃鲈鱼上,鲈鱼象征家乡的美好。
- 久历羊肠险:经历了艰险的道路,羊肠小道象征艰难的旅途。
- 难通雁足书:想要寄信却无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秋风正萧索:秋风吹来,心情愈发萧索,显示孤独感。
- 不似故园居:与故乡的安宁形成对比,表达对故乡的强烈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风正萧索”,将秋风与萧索的情感结合,传达诗人的孤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归家的情景和内心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秋天的萧索与故乡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着秋天与思乡之情,桂花的香气勾起对故乡的回忆。
- 鲈鱼:代表着家乡的美味,寄托了对故乡的向往。
- 羊肠:象征艰难险阻,反映出诗人的旅途困顿与无奈。
- 秋风:象征孤独与萧索,渗透着诗人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斋”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
- B. 简陋的居所
- C. 宫殿
- D. 花园
-
诗人将思乡的兴致寄托在什么上?
-
“久历羊肠险”中的“羊肠”指的是什么?
- A. 羊的肠子
- B. 狭窄的小道
- C. 一种食物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向往。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通过月亮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主题相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翰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