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3:55
寄报德寺从上人(鼓吹山在寺西)
作者: 皎然 〔唐代〕
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
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
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
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将身心寄托于宗教,超然物外以养性。
在这空灵的寺庙中,清凉的色彩映衬着,秋天的声音在鼓吹山间回响。
我在心中观察着磬声,步行在雨中的花间小道。
七片叶子翻动着篇章,时常开启智慧之门。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皎然,主要活跃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寄报德寺从上人》写于皎然在德寺的修行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宗教的向往和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诗中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和秋天的氛围,反映出他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宗教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将自己寄托于宗教,渴望在物质世界的纷扰中找到一片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寺庙的空灵与秋声的悠远,营造出一种清凉而深远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诗中“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一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漫步于寺庙小道的闲适与自在,雨中的花朵更是为这一宁静的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思考中不断领悟人生哲理的过程,体现了他对智慧的渴求与探索。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展现了皎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空色清凉寺”与“秋声鼓吹山”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诗人对宗教与自然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与领悟。
诗词测试:
诗中“宗流许身子”指的是什么?
A. 对宗教的投入
B. 对物质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
“看心水磬后”中的“水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自然的声音
C. 寺庙里的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名利
B. 自然与智慧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主题,但更加注重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皎然的诗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启迪。两者在意境和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