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2: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2:10:09
曾拌官舍醉如泥,别后柴门掩玉溪。
树下茅容原有母,闲居潘岳已无妻。
当年情事悲鸿爪,近日文章爱马蹄。
弹指韶光惊过眼,几时灵药就刀圭。
曾经在官舍中酩酊大醉,分别后柴门紧闭,隐没在玉溪之旁。
树下的茅草亭中本有我的母亲,如今闲居的潘岳却已没有妻子。
往年那段情事令人悲伤,如今的文章却让我爱上骏马。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何时才能得到灵药如同刀圭般的珍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其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细节,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吴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变故后,感慨时光流逝与情感的变迁而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流逝。诗的开头以醉酒的情景引入,表现出一种欢愉与放纵的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别离的孤独与无奈。柴门的关闭象征着与过去的隔绝,隐喻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树下的茅亭则进一步隐喻了家庭的破碎和母亲的缺席,令人感到深切的失落。潘岳的提及,不仅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反映出对当下孤独生活的感慨。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通过“悲鸿爪”与“爱马蹄”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从情感的悲伤转向对理想的追求,似乎在寻找一种新的寄托。最后一句以“弹指韶光惊过眼”结束,让人意识到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探讨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在岁月更迭中的无奈与渴望,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潘岳”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A. 唐代
B. 东汉
C. 宋代
D. 明代
“弹指韶光惊过眼”中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A. 时间
B. 风景
C. 音乐
D. 人生
诗人通过“悲鸿爪”与“爱马蹄”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情感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信息,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黄经公》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