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巴江柳》

时间: 2025-05-16 09:03:33

诗句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03:33

原文展示: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白话文翻译:

巴江的柳树真让人惋惜,柳色绿色映入江水。希望把它的阴影移到金銮殿,映入华丽的窗户。

注释:

  • 巴江:指巴蜀地区的江河,诗人提到的特定地理位置。
  • 可惜:表示惋惜、可怜的意思。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这里形容它的碧绿。
  • 侵江:形容柳树的枝条垂入江水中,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金銮殿:古代皇宫中重要的殿宇,象征权威与繁华。
  • 移阴:指将柳树的阴影转移,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典故解析:

“金銮殿”是中国古代皇宫中最为华丽的殿宇,常用来指代皇权和荣耀。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的柳树可能寓意着对故土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爱情、人生、哲理等主题,风格绮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末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其游历巴江时的创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巴江柳》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巴江柳树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巴江可惜柳”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惋惜,似乎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着“柳色绿侵江”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柳树的生机,把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暗示着希望将自然的美丽和清凉带入华丽的宫殿之中,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独到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巴江可惜柳”:开篇即引入地点与意象,表达对柳树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情感。
    • “柳色绿侵江”: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生机,绿意盎然,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 “好向金銮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暗示了对权力与繁华的追求。
    • “移阴入绮窗”:希望将自然之美带入人间的奢华生活,体现了对美的渴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阴影比作一种美好事物,寓意深远。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柳树以情感,使其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巴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源泉。
  • :常用意象,象征柔情与思念。
  • 金銮殿:象征权力、荣耀与繁华的生活。
  • 绮窗:代表着美好与奢华,暗示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巴江柳》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李商隐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金銮殿”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权力与繁华
    • C. 离别
    • D. 友情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溯
    • B. 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巴江柳》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商隐的诗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而杜甫的诗则更为激昂,直面社会现实。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相关唐诗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查询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兰州庄严寺 菊花石秋影砚铭 角声 除夕感怀 除夕感怀 题宋徽宗画鹰 潇湘晚景图 戊戌入都别友人 武昌夜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碧开头的成语 飞腾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丕扬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头上末下 纳禄 爻字旁的字 韦毂 旦种暮成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荒郊野外 生情见景 龠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好谋少决 釆字旁的字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