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1:32
大江东去 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
—— 吴景奎 〔元代〕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老子的问询天公,希望能得知未来的命运。
春天还未到来,却在算去年的丙戌年。
火树银花的绚丽景象,提前照亮了维摩室。
在祇园树下,众人争相观看无量寿佛。
人们说在双岘峰头,天地间的清气弥漫,敲响了无量佛的钟声。
我在丛林中挂锡三十年,玉检和芝泥依然湿润。
岭上的白云,令人心旷神怡,唯恐被风吹散。
法身强健,时常抚摸着铜狄,问询世事。
作者介绍:吴景奎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见长。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常常融入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命运的探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个人与宇宙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宇宙的敬畏。开篇以“东阳老子”引入,表示对智慧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的意味。诗中通过“火树银花”描绘了美妙的春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维摩室”,将佛教文化融入诗中,表现出宗教信仰对个体命运的指引。后半部分,诗人以“挂锡丛林三十载”表达了自己的修行与探索,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诗的结尾提到“法身强健”,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坚定的信仰。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佛教哲理与自然美景,情感上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命运的深邃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深刻的审美体验。
逐句解析: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诗人以“老子”自喻,询问天神,希望得知自己的命运。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春天尚未到来,诗人却在回顾过去的丙戌年,暗示对时间的思考。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描绘节日的景象,火树银花象征着灯光的璀璨,照亮了神圣的维摩室,暗喻追求智慧和真理。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体现众生对佛的敬仰与追求,反映了对长寿与智慧的向往。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描绘自然的清新气息,表达对天地的敬仰与哲学思考。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诗人自述修行三十年,玉检和芝泥依旧湿润,象征着信仰的坚定与修行的成果。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白云的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提及法身的强健,暗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思考。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火树银花”)、拟人(“白云,尽堪怡悦”)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命运、智慧与自然展开,体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对信仰的坚定。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丙戌”是指哪个年份?
“火树银花”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法身”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者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吴景奎的作品更强调佛教思想与命运的探讨,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自由与豪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