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2:06
江城子
屈大均
脂水双塘未褪红。
藕花中。
有梧宫。
西子容光,
半作水芙蓉。
半作姑苏台上月,
如天上镜,
照秋空。
在尚未褪去红色的双塘中,
藕花绽放。
那儿有梧宫。
西子的美丽容颜,
一半像水中盛开的芙蓉,
一半像姑苏台上的明月,
宛如天上的镜子,
照耀着秋天的天空。
屈大均(1565年-1648年),明代人,字仲明,号白云山人,浙江温州人。屈大均通诗文,尤以词著称,作品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个人情感的寄托。
屈大均的《江城子》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恬静而优雅的氛围。全诗的开头以“脂水双塘未褪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塘中残留的花瓣,给人一种温柔的视觉体验。接着,藕花的绽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美好。诗中提到的“西子容光”,将古代美女的形象与自然美景相结合,强调了美的多样性与和谐。
在结构上,诗歌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半作水芙蓉,半作姑苏台上月”,展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另一种是静谧清幽的月光之美。这样的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美的永恒。
最后一句“如天上镜,照秋空”,将整个画面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月亮的明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清澈的秋空,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屈大均的这首《江城子》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更透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美女容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脂水双塘未褪红”中的“脂水”是指什么?
“西子容光”中的“西子”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姑苏台”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