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元洞》

时间: 2025-07-28 09:34:09

诗句

翠螺山洞问三元,石磴逶迤直到门。

小阁帘开通碧汉,长江帆过落金尊。

悬崖有力凭云构,揽胜无心骇浪翻。

我是蓬莱遗佚客,不妨驻此悟真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34:09

原文展示:

三元洞
作者:光聪诚 〔清代〕

翠螺山洞问三元,
石磴逶迤直到门。
小阁帘开通碧汉,
长江帆过落金尊。
悬崖有力凭云构,
揽胜无心骇浪翻。
我是蓬莱遗佚客,
不妨驻此悟真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螺山中的三元洞,山石蜿蜒曲折,直通洞门。小阁的帘子打开,通向碧蓝的天空,长江的船帆掠过,仿佛是金色的酒尊在落日的余晖下。悬崖巍峨,像是凭借着云彩构建而成,欣赏美景的我无心于波涛翻滚的浪潮。我是蓬莱的遗失客人,何妨在此驻足,领悟真正的源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元:道教名词,有时指代三位一体的神灵。
  • 逶迤: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碧汉:形容蓝天,"碧"指蓝色,"汉"指天空。
  • 落金尊:意指夕阳下金色的酒器,象征着富贵和美好的事物。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蓬莱常常用来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世界,诗人自比蓬莱的遗佚客,体现了追求超脱与真理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光聪诚,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作者游览翠螺山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元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翠螺山洞问三元”引入,立刻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山洞象征着深邃的哲理和道教的思想。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石的逶迤,诗句流畅,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阁帘开通碧汉”一句,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开放与对自然的向往,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而“长江帆过落金尊”则用金色的夕阳与江帆的意象,增添了诗的美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富贵的追求。

后半部分“悬崖有力凭云构”,描述了自然的雄伟,诗人自比“蓬莱遗佚客”,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对真理的领悟。

总之,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螺山洞问三元:翠螺山中有个洞,诗人向其询问道教的三元(即三位一体的神灵)。
  2. 石磴逶迤直到门:山石蜿蜒曲折,延伸至洞门,暗示通往深邃的哲理。
  3. 小阁帘开通碧汉:小阁的帘子打开,连接着蓝天,象征着心灵的敞开。
  4. 长江帆过落金尊:长江的船帆经过,像金色的酒器在落日中闪烁。
  5. 悬崖有力凭云构:巍峨的悬崖仿若悬空而立,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6. 揽胜无心骇浪翻:欣赏美景的我无心于波涛翻滚,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7. 我是蓬莱遗佚客:自比蓬莱的遗落客人,追求理想境界。
  8. 不妨驻此悟真源:在此停留,领悟真正的源泉,表达对真理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下的江帆比作金尊,增加了诗的意象美感。
  • 拟人:自然景观如同有生命一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悬崖有力凭云构,揽胜无心骇浪翻”,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螺山:象征清幽、自然的山水环境,暗示诗人追求宁静的心境。
  • 三元:道教的象征,代表着和谐与宇宙的真理。
  • 碧汉:象征广阔的天空与自由,传达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 长江:大自然的伟大与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蓬莱:理想的境界,象征着长生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三元”主要指什么? A. 三位一体的神灵
    B. 三种颜色
    C. 三个方向

  2. 填空题:诗中形容长江的船帆像__在落日中闪烁。

  3.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然与人生哲理之间是有联系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金尊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心境,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宁静和孤独;而光聪诚的《三元洞》则更强调哲理的追求与道教理想的向往,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主题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辅茅亭新成 书事 江城子 中州乐府 河上望永乐历历然感咏 过岭祠 寄黄经公 寄向书友 望华山 忆栖岩寺 东方曼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诬惑 曰字旁的字 苦胎 甜言媚语 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捆复 包含茫的词语有哪些 星离云散 阜字旁的字 遵养时晦 滕屠郑酤 口字旁的字 仙才鬼才 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佯攻 操券而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