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35
大江东去 其八 答李蒲汀张阳峰
作者:夏言 〔明代〕
源分天上,算黄河不是人间之物。
横亘中原三万里,失却乌江赤壁。
雷雨掀腾,鱼龙变化,桃浪翻红雪。
乾坤流峙,泰山堪与争杰。
昔年奉使遐方,马首东风,见洛阳花发。
诸将提兵淮海上,群盗未曾驱灭。
关塞崎岖,风尘澒洞,梦寐惊毛发。
太平今日,重来又是春月。
这首诗的意思是:源头分流在天上,黄河的壮丽气魄仿佛不是人间的物品。它横贯中原三万里,令人想起昔日乌江和赤壁的失落。雷雨交加,鱼龙在变化,桃花的浪涛翻滚成红色的雪。天地之间,泰山的伟岸可与之争辉。往年我奉命远行,马头朝东风,见到了洛阳的花朵盛开。诸将的兵力在淮海之上,盗贼尚未被驱逐。关隘崎岖,风尘弥漫,梦中惊醒时毛发竖起。如今太平盛世,再次迎来春月。
夏言(1482-1548),字次山,号平江,明代诗人、政治家,因其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夏言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曾任多职,对明朝的政治有一定影响。
此诗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下太平盛世的珍视。诗中提到的乌江和赤壁,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大江东去 其八 答李蒲汀张阳峰》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希冀。开头的“源分天上”便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气势,将黄河描绘成超然的存在,令人敬畏。接着“横亘中原三万里”进一步强化了黄河的宏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不屈精神。
诗中提到的“失却乌江赤壁”,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英雄人物的缅怀。雷雨、鱼龙、桃浪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些意象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动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在最后,诗人对当前太平盛世的感慨,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更是在展望未来。整首诗以黄河为线索,贯穿了历史、自然与人文,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历史变迁、自然景观与个人经历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感深邃,意境宏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中提到的“失却乌江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三国演义
B. 唐朝的灭亡
C. 元朝的入侵
D. 明清之交的战争
“太平今日,重来又是春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战争的厌倦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的“马首东风”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