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3:11
春草
作者: 杨基 〔明代〕
嫩绿柔香远更浓,
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
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
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
无数牛羊一笛风。
春天的草儿嫩绿而芬芳,香气四溢。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处处都是绿茸茸的景象。六朝时期的旧恨在斜阳下显得更加深沉,而南浦的愁苦则在细雨中悄然滋生。临近水边的草色让人如醉如痴,花丛中的景致更衬托出舞裙的红艳。平坦的原野上,夕阳西下,人们陆续归来,数不清的牛羊在微风中悠然自得。
杨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80年,卒于公元1535年。他的诗风清新明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乡和自然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人文关怀。
《春草》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春草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历史情感与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旧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
《春草》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草的生命力与自然的美好。首句“嫩绿柔香远更浓”,不仅描绘了春草的颜色与香气,更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将人们的心情渲染得格外柔和。接下来的“春来无处不茸茸”,则强调了春天的普遍性,草木在春天中生机盎然,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这里将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旧恨与新愁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更加沉重。尤其是“斜阳”与“细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展现了春天的生动场景,歌扇的绿与舞裙的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色彩感。同时,最后两句“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则描绘了宁静的乡村傍晚,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杨基诗歌的艺术魅力。
全诗通过描写春草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东吴、东晋及南朝
D. 元朝
答案:C
“嫩绿柔香远更浓”中的“嫩绿”是形容什么?
A. 旧恨
B. 春草
C. 舞裙
D. 细雨
答案:B
诗中提到“南浦新愁”,这里的“南浦”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河流
B. 南方的水边
C. 西方的山川
D. 东方的森林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