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50:26

诗句

瘦影凌波绝可怜。

个侬原作太湖边。

梅花点点拥婵娟。

一舸鸱夷曾许隐,半椽茅屋合参禅。

两崦深处称神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26

原文展示:

瘦影凌波绝可怜。个侬原作太湖边。梅花点点拥婵娟。一舸鸱夷曾许隐,半椽茅屋合参禅。两崦深处称神仙。

白话文翻译:

这瘦弱的身影在波光中显得格外可怜,原本我就生活在太湖边。梅花点点盛开,环绕着美丽的女子。一只小船曾在这里隐居,半间茅屋里可以参禅。深山的两边,真可以称得上是神仙之境。

注释:

  • 瘦影:指瘦弱的身影,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可怜的状态。
  • 个侬:指“我”,在这里是对自己的称呼。
  • 婵娟: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比喻月亮。
  • 鸱夷:指一种小船,这里暗指隐居生活。
  • :指茅屋的柱子。
  • 参禅:指修行佛教,达到心灵的宁静。
  • :山的意思,这里指深山。

典故解析:

  • 太湖:中国著名湖泊,诗人选择太湖作为背景,表现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宁静。
  • 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操。
  • 神仙:指道教神仙,象征着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去病,近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个宁静的春日,诗人回忆起在太湖边的隐居生活,渴望逃离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更为清净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瘦影凌波绝可怜”,一方面勾勒出环境的清幽,另一方面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在描写中,诗人以自己的身影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和真切。接下来提到的“梅花点点拥婵娟”,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通过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结合,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最后的“称神仙”更是将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瘦影凌波绝可怜”:描绘出一个瘦弱的身影在水波中,令人感到可怜,暗示孤独。
    • “个侬原作太湖边”:自述的身份,说明诗人曾在太湖边生活,增添了个人色彩。
    • “梅花点点拥婵娟”:梅花与美丽女子的结合,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一舸鸱夷曾许隐”:小船隐居的意象,代表着自由与逃避尘世。
    • “半椽茅屋合参禅”:茅屋与参禅的结合,表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两崦深处称神仙”:深山的隐逸生活,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梅花点点”与“鸱夷曾许”形成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瘦影:象征孤独和脆弱。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代表诗人的品格。
  • 鸱夷:小船象征自由,隐逸生活的理想。
  • 茅屋:代表朴实和宁静的生活方式。
  • 神仙:象征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高洁和坚韧
    C. 富贵
    答案:B

  2. “一舸鸱夷曾许隐”中的“鸱夷”指的是: A. 小船
    B. 一种鸟
    C. 一种花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神仙”象征: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普通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王维则更显细腻与静谧。本诗的风格偏向于王维的细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七月一日休假作 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观山海经 南轩竹 南轩 霿凇 茅亭闲坐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 落叶 乱山 路中对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红緑帖 肀字旁的字 草腹菜肠 舞鸾歌凤 包含己的词语有哪些 柔开头的成语 满潮 鹵字旁的字 晖光日新 伤言扎语 隶字旁的字 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瑕瑜互见 须臾之间 撰利 火浣布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