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鹳雀楼》

时间: 2025-05-04 10:37:09

诗句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

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09

原文展示:

《登鹳雀楼》
作者: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苍茫云海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太阳靠在山的尽头,苍茫的云海在山间飘荡。
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必须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 白日:指的是白天的太阳。
  • :靠在,依偎。
  • 苍茫:形容云海的广阔和朦胧。
  • 欲穷:想要穷尽、看到尽头。
  • 千里目:视野所及的千里远景。
  • 更上一层楼:进一步登高,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典故解析:

这首诗常被解读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中提到的“更上一层楼”寓意着人们应当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努力向上,才能看到更美好的未来。与古代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关,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凌,号湛然,著有《登鹳雀楼》等诗篇。王之涣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常以雄浑的气势和动人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登鹳雀楼》创作于王之涣游历黄河边的鹳雀楼时,诗人登高望远,感慨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追求。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登鹳雀楼》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苍茫云海间”则营造出一种广阔而神秘的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天地之间,心中不禁生发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表达了人们追求更高目标的渴望和不懈努力的决心。在这短短的四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要勇于追求,永不止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 苍茫云海间: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辽阔与神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欲穷千里目:表达了诗人想要看到更远的愿望。
  • 更上一层楼:强调了追求更高理想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进取。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白日依山尽”与“苍茫云海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相结合,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了追求理想与不断向上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励人们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

意象分析: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代表稳重与坚定。
  • 云海:象征广阔与神秘。
  • :象征着追求与理想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之涣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更上一层楼”是指什么?

    • A. 继续旅行
    • B. 追求更高的理想
    • C. 登高望远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王之涣更侧重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瞬息万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涣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忆秦娥(初冬) 小重山(杨花) 醉蓬莱(春半) 虞美人(双莲) 浣溪沙(为王参议寿) 醉蓬莱(端午) 水龙吟·淡烟轻霭濛濛 卜算子 春景 水龙吟(雨词) 临江仙(杨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左右图史 孜孜不息 七生七死 理官 广字头的字 平生之好 婪墨 官轻势微 龍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置想 山字旁的字 雄势 统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