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5:17
太乙瑶坛接露台,
龙旌遥拂翠华来。
仙韶细度云门奏,
玉殿初明泰畤开。
千尺炉烟天外转,
九重黻佩月中回。
祠官解有登封意,
独向甘泉拥赋才。
太乙的瑶坛与露台相连,
龙旗远远地拂动着翠华的方向。
仙乐轻柔地穿过云门奏响,
玉殿初升,泰畤的仪式开始。
千尺高的炉烟在天外飘动,
九重的黻佩在月光下闪烁。
祠官理解了登封的意境,
独自向甘泉倾诉自己的才华。
李之芳,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尤其在道教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道教思想与自然哲学,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一次陪祭郊坛的活动中,体现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仰,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与个人才华的抒发。
李之芳的《同施愚山陪祀郊坛》是一首充满道教意象与自然美的诗。开头描绘了太乙瑶坛与露台的相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氛。接着,诗人用“龙旌遥拂翠华来”来表现祭祀活动的隆重与神圣,龙旌象征着神明的显现。通过细致的描写,诗中展现了仙乐、玉殿、炉烟等元素,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
诗歌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祠官解有登封意,独向甘泉拥赋才”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创作和个性表达的渴望,体现了对自然灵气的追求。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宏伟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李之芳的艺术才华。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太乙瑶坛”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龙旌”象征什么?
李之芳的作品与王维的《鸟鸣涧》在意境上极为相似,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李之芳更侧重于祭祀与道教文化,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