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07:43
沁园春•美人鼻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
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在悠闲的时光里,我与她对视,看到她如梨花般的脸颊,玉般的鼻子端正而匀称。
我想那楚国的夫人,见到她一定会心生嫉妒;宜城的公主,见了她也必然会有怒意。
花香扑鼻而来,歌声悠扬,仿佛在这风中蕴藏着无尽的春意。
转过头去,又一抹斜阳映入眼帘,半张脸庞仿佛被平分开来。
不因言语的相逢而迟疑。
我愿意向明亮的河流寻求答案。
想象那轻柔的风在窗棂间掠过,寒意袭来令人想打喷嚏,月光轻轻摇曳,静默无声。
她的素手轻轻抚弄,薄纱微微掩盖,曾因萧郎醉酒而感到生气。
在心伤之处,往往会有更深的酸楚,闷闷不乐地沉浸于香气之中。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作品以清丽秀美著称,善于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对女性的描写逐渐细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人深切的赞美与复杂的情感。
《沁园春•美人鼻》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美丽与情感。诗中,作者以“梨颊”和“玉准”来形容美人的容貌,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接着,诗人通过联想楚国夫人与宜城公主,暗示了美丽所带来的嫉妒与竞争,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关注与期许。
诗中“花气嗅来,歌声收入”,借助自然的声音与气味来渲染诗境,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春意。回头处的描绘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探索,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
最后的“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香气相结合,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深刻而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索,透过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梨颊”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提到的“楚国夫人”意在表达?
诗中“愿指向明河索问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盼?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