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沁园春•美人鼻》

时间: 2025-04-24 05:07:43

诗句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

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07:43

原文展示

沁园春•美人鼻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
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白话文翻译

在悠闲的时光里,我与她对视,看到她如梨花般的脸颊,玉般的鼻子端正而匀称。
我想那楚国的夫人,见到她一定会心生嫉妒;宜城的公主,见了她也必然会有怒意。
花香扑鼻而来,歌声悠扬,仿佛在这风中蕴藏着无尽的春意。
转过头去,又一抹斜阳映入眼帘,半张脸庞仿佛被平分开来。
不因言语的相逢而迟疑。
我愿意向明亮的河流寻求答案。
想象那轻柔的风在窗棂间掠过,寒意袭来令人想打喷嚏,月光轻轻摇曳,静默无声。
她的素手轻轻抚弄,薄纱微微掩盖,曾因萧郎醉酒而感到生气。
在心伤之处,往往会有更深的酸楚,闷闷不乐地沉浸于香气之中。

注释

  • 梨颊:形容女性脸颊的娇嫩,像梨花一样美丽。
  • 玉准:指鼻子,形容其清秀如玉。
  • 楚国夫人:指古时楚国的王后,象征美丽与嫉妒。
  • 宜城公主:同样是指美丽的女子,象征权贵。
  • 花气:指花香。
  • 歌声:指歌唱声,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 明河:象征着明亮的未来或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诗人,作品以清丽秀美著称,善于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对女性的描写逐渐细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人深切的赞美与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沁园春•美人鼻》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美丽与情感。诗中,作者以“梨颊”和“玉准”来形容美人的容貌,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接着,诗人通过联想楚国夫人与宜城公主,暗示了美丽所带来的嫉妒与竞争,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关注与期许。
诗中“花气嗅来,歌声收入”,借助自然的声音与气味来渲染诗境,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春意。回头处的描绘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探索,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
最后的“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香气相结合,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美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美丽带来的嫉妒与愤怒。
    • 中间部分通过自然景象描绘春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 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爱情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容貌比作梨花与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花气嗅来,歌声收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元素如花香与歌声被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情趣。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索,透过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梨颊:象征着青春与美,传递出一种清纯的气质。
  • 玉准:代表了理想中的容貌,体现出古代对女性美的追求。
  • 花气与歌声:象征着生命力与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 明河:象征着未来的道路与希望,暗示了对生活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梨颊”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花朵
    • B. 美人的脸颊
    • C. 青春年华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楚国夫人”意在表达?

    • A. 爱情的甜蜜
    • B. 美丽带来的嫉妒
    • C. 友谊的珍贵
    • 答案:B
  3. 诗中“愿指向明河索问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盼?

    • A. 对未来的探索
    • B. 对过往的怀念
    • C. 对友情的珍重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展现细腻的内心世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董以宁 vs 李清照:两者都善于描绘女性的美与情感,但董以宁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元素,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雨 月夕 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睡起 江头十日雨 雨中排闷 即事 睡起 晨起独行绿阴间 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字旁的字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ci的汉字有哪些?带ci的汉字大全及拼音解析 潇条 三框儿的字 难逢难遇 肥开头的成语 穴宝盖的字 忠君报国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曰字旁的字 眼中有铁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犬字旁的字 务农息民 武戏 制帽 包含躯的词语有哪些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旗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