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07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在晋献公去世时,秦穆公派人前来吊唁公子重耳,并说道:“我听说,亡国常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而得国也常常是在这样的时刻。虽然你现在身穿丧服,表面上看似悲伤,但丧事不能拖延,时机也不能错过,年轻人,你要为此做打算!”舅犯回应道:“年轻人,你要小心说话。丧家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有亲情才是宝贵。父亲去世了,如何能利用此事呢?又有谁能够说得清呢?”重耳对客人说:“君上惠赐我来吊唁亡臣重耳。身为亡父之子,无法与众人同哭,以此来表达对君主的忧虑。父亲去世怎么能利用呢?谁敢有其他的想法以亵渎君主的义理呢?”于是重耳低头不拜,哭泣而起,起身时不私自求利,显然是为了穆公而致命。穆公说:“可怜的公子重耳,你低头不拜,就并不是因为不尊重,所以没成拜礼;哭泣而起,说明你对父亲的爱;起身不私,则说明你远离私利。”
《公子重耳对秦客》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重耳在父亲去世时的心境与处境。重耳在丧父之痛中,面对秦穆公的吊唁,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忧虑与对家国命运的思考。对于重耳而言,父亲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的悲痛,更是对其未来政治生涯的重大影响。重耳的态度在悼念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在警示他对未来的思考与谋划。诗中所体现的忠诚与责任感,使得重耳的形象更加立体与真实。
重耳拒绝拜礼的举动,既是对丧父之痛的尊重,也是对秦国的权势的不屈服。他的行为彰显了尊重与义理,而非单纯的礼节,这一细节更是让读者感受到重耳作为王子的沉稳与智慧。整首诗通过重耳与秦客的对话,传达出对亲情、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先秦时期士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公子重耳的父亲是谁?
重耳在面对秦客时表现出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