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5:43
《隔帘听》
作者:蒋敦复 〔清代〕
十二绣屏深窈。
翠篆余香袅。
开帘怕见春光好。
祗嫁了桃花,和春也老。
梦乍悄。
怪黄鹂一声声搅。
红楼小。
东风偏到。
不管伤春早。
天涯处处生芳草。
问薶却荒冢,碧愁多少。
漫凝眺。
江南绿波烟渺。
在精致的绣屏深处,幽静而深邃。
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袅袅飘荡。
我轻轻打开帘子,却不敢直视那春光的美好。
只因我已嫁给了桃花,连春天也渐渐衰老。
梦中忽然静悄,
只听见黄鹂在一旁啼叫,扰乱了我的思绪。
红色的楼阁显得很小,
东风偏偏在这个时候吹来,
不管早春的伤感。
天涯海角处处生长着芳草,
问问那些荒废的坟墓,心中愁苦有多少。
我随意地凝视,
江南的绿波在烟雾中显得渺茫。
蒋敦复,清代诗人,字季楚,号笙溪,晚号槐轩。其诗风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
《隔帘听》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相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常以细腻的笔触记录内心的感受与所见,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隔帘听》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衰老的无奈。开篇的“十二绣屏深窈”以华丽的环境引入,隐喻着生活的富饶与内心的孤寂。随后,诗人用“翠篆余香袅”描绘了春日的气息,展现出一种令人沉醉的美好。
然而,随着“开帘怕见春光好”的自述,诗人似乎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恐惧,生怕一旦触碰,将失去。这种对于春光的惧怕与对桃花的依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感受。
“梦乍悄”一句中,梦的突然安静,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怪黄鹂一声声搅”则通过自然界的声音来映衬内心的动荡。黄鹂的啼鸣仿佛是对生活的干扰,揭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最后以“江南绿波烟渺”收尾,更是将情感升华,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让读者在感受春日气息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感伤。
整首诗集中于对春天的渴望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美好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深刻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翠篆余香袅”所描绘的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怕见春光好”?
“江南绿波烟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对比蒋敦复的《隔帘听》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但蒋敦复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