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9: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9:22:37
仔细曾穷究。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有骏马,有轻裘。又思量建节封侯。假若金银过北斗。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贪利禄。竞虚名,惹机勾。岂知身似水上浮沤。贪恋气财并酒色,不肯上钓鱼舟。荒尽丹田三顷,荆棘多稠。宝藏库偷了明珠,铁灯盏渗漏了清油。水银迸散难再收。大丹砂甚日成就。杀曾叮咛劝,劝著后,几曾。苦海深,波浪流。心闲无事却垂钩。呜呼锦鳞终不省,摇头摆尾,姿纵来来,往戏波流。愚迷子,省贪求。只为针头上名利。等闲白了少年头。
我仔细地探究过这些事情。想想世间的众生,强行揽住那无尽的愁苦。刚刚得到了饱足的享受,又开始思量骏马和轻裘。有了骏马,有了轻裘。又在想着建功立业,封侯拜爵。假若金银能超过北斗,那就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不必为他们劳碌如马牛。贪图利禄,争抢虚名,惹来机心与诡计。岂知人的身世如水面上的浮沤。贪恋名利和酒色,不肯上钓鱼舟。荒废了丹田,荆棘丛生。宝藏库里偷走了明珠,铁灯盏漏了清油。水银洒落难以收回。大丹砂的成就何其艰难。劝过我几次,却几曾听从。苦海无边,波浪汹涌。心中无事却想垂钩。可叹锦鳞终究不会回应,摇头摆尾,任凭波流戏弄。愚昧的人,省却贪求。只为眼前名利,白白让少年时光流逝。
王哲,元代诗人,生于盛世,长于乱世,生活于动荡的年代,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王哲的诗风直接、质朴,常用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
《集贤宾 鸣鹤馀音卷一》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王哲通过对财富与名利的思考,表达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多个层面,尤其是对物质欲望的反思。在开篇,诗人通过对“六地众生”的观察,表现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沉思考。接着,他用骏马轻裘的意象,揭示了人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并未带来真正的满足。诗人意识到,财富与名利如浮沤般虚幻,最终只能带来无尽的烦恼与困扰。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哲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价值,提到“儿孙自有儿孙福”,强调了对后代的放手与信任。他质疑了追逐名利的意义,批判了贪恋酒色与财物的行为。诗中的意象如“锦鳞”、“钓鱼舟”寓意深刻,暗示着人们应放下对物质的执念,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邃,让人思考生活的本质与意义,反映了王哲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批判,呼吁人们放下对物质的执念,珍惜当下,享受简单生活的真谛。诗人在反思中探讨了人类的共同命运,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
诗中提到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意味着什么?
“水上浮沤”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哲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常以豪放的气概表达对生活的热情,而王哲则更倾向于内省与反思,二者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气息与个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