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29
《渡江云》
作者:王策〔清代〕
被东风捲到,零星旧事,都入五更心。
碧纱窗里梦,还是年时,做了不曾寻。
羸形久已无魂守,悉听寒侵。
算浑如空房蜡烛,有泪背人淋。
难禁。摘梅情事,斗草风光,付冷香残枕。
剩墙边柳花拍拍,燕子愔愔。
红灯絮语凄然处,那时节早料而今。
单不道,音书也恁销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被东风卷起,回想起一些零星的往事,心中充满了五更时分的感慨。梦中依旧是往年时光,却再也无法寻觅。身体虚弱,心中无魂,只能听任寒意侵袭。就如同空荡荡的房间里,蜡烛无力地燃烧,泪水无意间滴落在身后。难以忍受,曾经摘梅的情景、斗草的欢愉,如今都被冷香残留在枕边。墙边的柳花轻轻摇曳,燕子在空中悠然飞翔。红灯下轻声细语,令人感到凄凉,那时的情景早已预料到今天的模样。只是音信如同沉寂的水面,难以再浮现。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擅长诗词,尤其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渡江云》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诗人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渡江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以“东风”引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往昔的淡淡忧伤。诗中反复出现的“梦”与“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尤其是“羸形久已无魂守”,深刻揭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失落。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更为具体的场景,如“摘梅情事”与“斗草风光”,这些曾经的欢愉,如今都成了无形的遗憾。
此外,诗中还有对光明与希望的象征——蜡烛的描写,它不仅照亮了黑暗,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音书也恁销沈”,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既有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和对美好记忆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渡江云》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策
C. 杜甫
诗中“羸形久已无魂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音书也恁销沈”中的“销沈”是什么意思?
A. 浮现
B. 沉寂
C. 喧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策的《渡江云》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更强调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王策的作品则更为沉重,展现了对失落的深刻反思。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渡江云》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