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6: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6:08:14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箓行持。
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
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
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
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年幼时随群体成长,长大后独树一帜,专心修行法道。
写符咒施水,治疗疾病,救助灾难。
在建德时与人交往不显山露水,厌恶华丽的生活,穿着粗糙的衣服。
曾经拜会过重阳师父,传授我入道的秘诀。
自知功行已满,速来探访我,直接就能归期。
于是我怡然自得,拂袖而去,顺应时势。
此地彭城了了,马风风该当赋新词。
得道长生,携云仙而去,跨鹤飞赴瑶池。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及诗人,擅长道教文化的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是在马钰修道过程中,对个人修行与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道教文化和长生理念的追求。
《满庭芳》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追求和对生活理念的思考。开篇提到“幼则随群,长而异众”,显示了诗人从众而独立的成长历程,隐喻着个人修行的重要性。接着,通过“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表达了道教的慈悲精神,强调了修行者对他人的关怀与救助。
诗中提到“建德和偷不显”,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华丽生活的厌倦,追求简朴而真实的修行理念。“亲曾遇重阳师父”则是对师承关系的重视,传递出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生的向往,“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体现了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修行者应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马钰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命、道德与宇宙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如“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展现了长生的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道教的修道生活,强调自然、简单、长生的理想,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个人修行的体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马钰的《满庭芳》主要表达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重阳师父”代表什么?
“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中的“云仙”象征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