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5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52:02
何处堪投宿,黄昏古渡头。
疏钟闻远寺,微火识孤舟。
烟隔荒城起,波通大海流。
却寻杨柳岸,沽酒市边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分来到古渡口,寻找宿处的迷茫与孤独。远处传来的钟声隐约可闻,微弱的火光映照着孤舟。在烟雾笼罩下,荒凉的城镇渐渐显露,河水则流向浩瀚的大海。最后,作者决定循着杨柳岸边,前往市边的酒楼,寻求一杯酒来解愁。
这首诗中提及的“杨柳岸”可能让人联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桃花源记”等与江河、柳树相关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渴望。
杜鼒,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青县晚渡》写作于晚秋时节,正值黄昏,诗人可能因游历而感受到孤独与迷茫,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
《青县晚渡》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水乡美景,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开篇“何处堪投宿”,迅速引入了诗人当下的困境,表达了他对宿处的渴望和对归属的思考。接下来的“疏钟闻远寺,微火识孤舟”,则通过钟声和火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无常与孤独。诗人通过“烟隔荒城起,波通大海流”,描绘出自然与城市的隔阂,意喻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不易相聚。最后一句“却寻杨柳岸,沽酒市边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情的向往和对温暖的渴求,象征着一种希望与追寻。
逐句解析: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与归属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对温暖人情的渴求。
诗中提到的“何处堪投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寂寞
B. 兴奋
C. 愤怒
D. 欢喜
“疏钟闻远寺”中“疏钟”指的是什么?
A. 清脆的钟声
B. 远处的钟声
C. 寂静的钟声
D. 繁忙的钟声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想去哪里?
A. 河边
B. 市边的酒楼
C. 远处的寺庙
D. 家乡
答案:1.A 2.B 3.B
杜鼒的《青县晚渡》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是描绘孤独与寻求温暖的作品,但杜鼒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迷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借酒抒怀,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给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