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7:03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禽声互酬应,林霏闲明晦。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在广阔的原野上,春天的绿意已经显现,但春天的踪影如今又在哪儿呢?深邃的树木隐含着幽静的姿态,淡薄的云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晴朗。鸟儿的鸣叫相互应和,林间的雾气时明时暗。渐渐远离人迹,清脆的声音在空旷中回荡。
作者介绍:陈宗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或许是在一次山行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和自然的沉静,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幽静山林的向往。
这首《山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春天的眷恋。诗中开篇即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川原的绿色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然而,随即引入的“春去今何在”则让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生机似乎被遗忘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深树的幽静和微云的晴朗,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最后余韵。
同时,诗中鸟声的互应与林间霏雾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与变化感,形成了丰富的音韵对比。“渐远人迹稀”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寂与清幽,人与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令人产生思索。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春天的怀念,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流逝的惆怅,传达出一种对宁静、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川原绿已张”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诗中提到的“禽声互酬应”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