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5: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5:44:00
金浮图 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为君诉。今年东作。满目西畴,尽成北渚。
雨翻盆势欲浮村去。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
咽泪频呼儿女。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
话难住。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乾处。
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
摇手亟谢田翁,一曲淋铃,不抵卿言苦。
为你诉说,今年的丰收。眼前的田野,已经成了北边的水渚。
雨水翻滚,仿佛要把村子淹没。香稻在波浪中摇曳,都变成了沈湘的黍米。
我忍不住流泪,频频呼唤儿女。瓮里剩下的稻谷,我为你细心煮熟。
话语难以停住。茅屋的屋檐滴滴答答,短小的灯火微弱,床上没有干燥之处。
雨声时断时续,哀鸣的声音又把村子的雨剪断了。
我急忙向田翁致谢,那一曲淅沥的乐声,怎能抵得上你所言的苦楚。
陈维崧(约1640-1710),字仲明,号吴山,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常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乡村生活,关注农民的疾苦。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农忙季节,作者在翁村夜宿时,因苦雨不断,感受到农民的艰辛与困苦,表达了对农田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农民在雨季收稻的艰辛。诗的开头便以“为君诉”引入,顿时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似乎是为了倾诉心中无法言说的苦闷。接着,诗人描绘了雨水的肆虐,田野因雨而变得沉重,香稻波荡,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与现实的困境。
“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一句,展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珍惜,即使在困苦中仍然愿意为他人奉献,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乡土情怀。而后半部分中,诗人描绘了雨声与啼声交织的景象,形成了一种悲伤而又美丽的意境,令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孤独与苦涩。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感叹,又有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融合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困境的无奈,深刻反映了清代乡村的真实面貌。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以及对人情温暖的珍视,深刻而感人。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同情
C. 愤怒
D. 忧伤
“瓮头剩粒”为了谁煮稻谷?
A. 自己
B. 朋友
C. 孩子
D. 村民
诗中提到的“雨声”与“啼声”有什么关系?
A. 完全无关
B. 相互交织
C. 互相排斥
D. 只是背景音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但陈维崧更侧重于农民的苦楚,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