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6:17
客至
作者: 许浑 〔唐代〕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在途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真是太好了,令人怜惜的是那马车照耀着春天的花朵。
在小斋里关了几日,残花凋零,突然大笑一声,幽静的心情又重新打开。
衣袖轻拂,碧溪水寒意缭绕,帽子倾斜,晚霞中在红树间徘徊。
相遇却少了分别,更是令人怨恨,何必在秋风中于江上台前感叹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秋风江上台”可以联想到传统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0-853年),字宗宪,号东洲,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才华横溢,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客至》写于许浑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遇到好友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客至》是一首描绘友人相聚时光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友情的温暖。首句“得路逢津更俊才”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与志同道合者相遇的喜悦之情。诗中“可怜鞍马照春来”一语,生动地将春天的美好与朋友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残花和小斋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大笑声的回响让孤寂的心情得以舒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后面描写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意境优美,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轻松与悠然。
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痛惜。在此,诗人通过“何必秋风江上台”这一意象,传递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深切向往。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描写,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集优雅和深情于一体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相聚时光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离别无奈的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得路逢津更俊才”中的“俊才”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小斋”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